□本报记者 郭力方
中国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此举将给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带来转型压力和动力。中国提出碳减排目标,在促使国内坚定走新型低碳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的同时,也是向国际社会做出的郑重承诺,为中国的节能减排国家战略引入约束力,这无疑将为正在推进的各领域节能减排行动注入新的动力,预示着国内节能减排行业将迎来新的主题投资时代。
按照《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未来中国的碳减排之路将主要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加强能源节约、增加森林碳汇以及控制工业、交通和城乡建设等多个重点领域入手。近年来,这些领域已成为推进节能减排国家战略的主要阵地。尽管市场对于这些领域在政策不断加码下所蕴含的投资机遇解读不一,但根据政策思路,未来节能减排主题投资将围绕两大主线展开: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源头性排放将成为“治本”之策;二是对于各领域排放的温室气体进行后端技术性处理,进而达到减少排放的目的,这是“治标”之计。
首先,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是工业燃煤,尤其是电力、钢铁、建材和有色等传统“三高”(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行业领域。未来,这些重点行业领域落实节能减排将在继续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加快对留存产能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
其次,此次中国提出的碳减排目标强调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凸显加快清洁能源替代传统非化石能源对于碳减排战略的重要性。目前,非化石能源占我国能源消费的比重约为9%,要实现到2030年达到20%左右的目标,其中的巨大潜力不言自明。开工一大批可再生能源重点项目成为中国经济稳增长的新抓手,以水电、核电、光伏和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将在政策合力驱动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再次,削减燃煤消费并代之以清洁能源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意味着在控制新增碳排放的同时减少存量排放是务实之举。对此,以碳捕获、碳封存为代表的碳排放后端处理被提上议事日程。中美联合声明提出,中美双方将加强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合作。近年来,碳捕获和碳封存的市场前景广受重视,有机构预测这一领域将有望诞生下一个“特斯拉”。
最后,过去数年,欧美发达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培育了巨大的碳交易市场。随着中国碳减排目标的提出,这一市场有望在国内蓬勃发展。目前我国7个省市已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按照《规划》要求,到2020年将建成国内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市场普遍预期,随着相关制度设计及技术标准的完善,未来拥有碳排放指标的企业将通过交易体系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
■ 今日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