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5月30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壮大外贸新动能 跨境电商再迎政策礼包
● 本报记者 王舒嫄

  2.38万亿元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5.6%。

  ● 本报记者 王舒嫄

  

  跨境电商、海外仓作为外贸领域的新业态、新动力,近年来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也得到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深圳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超1100亿元,同比增长超95%,规模创同期新高。专家表示,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深入发展,跨境电商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经济发展再添动能。而政策礼包的不断推出、持续显效,将护航跨境电商行业稳步发展,相关上市公司纷纷加快布局。

  支持政策接连出台

  “跨境电商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为海外仓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海外仓也是支撑跨境电商发展的新型外贸基础设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和重要平台。”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子商务首席专家李鸣涛介绍。

  5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鼓励跨境电商发展,支持海外仓建设,优化监管与服务,加强国际合作。

  国泰君安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意见》进一步展现政府对跨境电商、海外仓建设的持续支持,这一政策与之前的举措一脉相承,表明对行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制度、管理和服务创新,促进跨境电商持续快速发展。自2015年起,商务部先后设立16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鼓励各综试区在监管、标准、信息化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目前,跨境电商综试区内企业的跨境电商贸易规模占全国的比重超过95%。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完善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体系。

  商务部近期发布了《数字商务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计划》提出,促进跨境电商出口。优化跨境电商出口监管方式。组织跨境电商综试区开展平台和卖家出海等专项行动。支持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引导传统外贸企业发展跨境电商,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境内境外联动的营销服务体系。提升海外仓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水平。

  相关企业加速入局

  近年来,跨境电商成为我国外贸领域的一匹“黑马”,出口比重持续提升。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出口1.83万亿元、同比增长19.6%,进口5483亿元、同比增长3.9%,占外贸进出口比重达5.7%。今年一季度,经初步测算,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5776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跨境电商海外仓出口同比增长11.8%。

  在政策的持续支持下,跨境电商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与跨境电商相关的企业近2万家,其中,2024年1-4月,新增注册相关企业2400余家,较2023年同期增长29.5%;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山东、浙江三地所拥有的跨境电商相关企业位居前列,分别有6700余家、2850余家、2000余家。

  今年一季度,跨境电商相关上市企业表现不俗,几乎全线盈利,其中汤臣倍健、小商品城的单季度盈利规模均超过7亿元。业绩增幅方面,华鼎股份、三柏硕、南京商旅、渤海轮渡、浔兴股份的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100%。

  加快海外仓建设

  海外仓作为跨境电商“最后一公里”仓、配、退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基础,近年来在全球的布局也越来越密。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表示,海外仓具有“清关快、配送快、周转快、服务快、成本低”的“四快一低”特征,是跨境电商重要的境外节点,是新型外贸基础设施,也是带动外贸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不少上市公司已透露加快海外仓布局的计划。如东方嘉盛董事会秘书李旭阳表示,今年东方嘉盛将加快海外仓布局,以更好服务跨境电商出海物流需求。公司重点将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以及欧美主要物流枢纽节点加大海外仓网点覆盖。

  乐歌股份表示,公司将持续做大做强海外仓和智能家居业务,强化生态效应。在公共海外仓方面,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确保近三年海外仓业务营收高增长;实施降本增效,推进尾程物流降本和美国自建仓建设,加强海外仓自动化和信息化投入,提高运营效率。

  华凯易佰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也表示,2024年计划重点布局墨西哥等拉美区域的海外仓业务。

  “随着海外仓建设不断推进,未来跨境电商物流体系将更加完善,物流成本将进一步降低,物流效率将进一步提高。这将有助于推动跨境电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并为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更多机遇。”李旭阳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