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公司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09月20日 星期三 用户中心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探钻石消费市场:
原材料价格大跌 终端折扣有限
● 本报记者 董添

  近期,天然钻石价格大幅下跌引发业内关注。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了解到,天然钻石价格下跌与市场需求下滑有关,同时培育钻石产能提升、成本下降导致价格下跌。相比去年峰值,天然钻石价格跌幅约3成,培育钻石跌幅更大。

  不过,从终端消费看,品牌钻石饰品价格并未出现明显下调。临近国庆旺季,品牌钻石饰品整体折扣力度不大。

  ● 本报记者 董添

  钻石价格指数下滑

  机构最新数据显示,国际钻石交易所钻石价格指数在2022年3月达到158的峰值后,一路下跌到目前的110左右,创近5年来新低,跌幅约3成。

  另据天然钻石(裸钻)RAPI价格指数,8月,1克拉裸钻价格指数跌幅达到4.7%,50分裸钻价格指数跌幅达到8.6%。截至8月底,1克拉裸钻价格指数同比跌幅达到24.8%,50分裸钻价格指数同比跌幅达到28.4%。

  培育钻石方面,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了解到,目前,1克拉VS级别培育钻石批发价为2000元至3000元,相比年内高点接近腰斩;而50分、30分碎钻价格批发价已经腰斩。

  “1克拉以上的培育钻石相对比较保值,但价格相比上半年高点下跌近2000元。50分的培育钻石目前批发价为800元至1000元,上半年高点超过1500元。30分的培育钻石目前批发价格跌到400多元,越小的钻石跌幅越大。”有培育钻石批发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培育钻石价格目前已经到了行业成本线,而人工和材料成本都没有进一步压缩空间。”中国培育钻石库存网总监映霄对记者表示。

  在映霄看来,此轮培育钻石价格下跌,一方面和天然钻石价格下跌有关,另一方面和前期一些中间商大量抛售囤货有关。

  企业业绩受到拖累

  公开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培育钻石产能约占全球的50%,稳居全球第一。其中,河南省占据国内培育钻石80%产能,形成了“世界钻石看中国,中国钻石看河南”的格局。上市公司方面,黄河旋风、中兵红箭、力量钻石在培育钻石领域均有布局。黄河旋风是中国最大的培育钻石制造商,中兵红箭子公司中南钻石则是全球最大的工业金刚石制造商。

  中原证券研报显示,受产能扩张和需求减弱影响,培育钻石价格出现明显下跌趋势,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受到较大拖累。

  黄河旋风半年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约10.06亿元,同比下降21.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亏损2.19亿元,上年同期约为7002.49万元。

  据黄河旋风介绍,公司经营的产品涵盖超硬材料及制品、超硬复合材料及制品等,主要包括工业金刚石、培育钻石、砂轮、刀具、钻头、锯片等。黄河旋风称,公司培育钻石除了在消费饰品领域应用,未来在芯片、微电子、光学、超精密加工及高端医疗等高新技术领域会有更深更广的应用。

  终端市场打折促销

  从终端消费市场看,钻石饰品普遍进行打折促销,但力度较为有限。

  “1克拉左右的国产品牌钻戒目前价格约为3万元,折扣一般不会超过八折。”多位品牌珠宝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对于终端市场产品定价,记者从行业内了解到,从裸钻到成品钻石饰品,价格大概放大3倍。以1克拉左右的培育钻石为例,批发价目前在2000元左右,白金戒托批发价约为1800元,加上人工镶嵌费用后成本大概为4000元,而培育钻石终端产品售价大概1.2万元。

  “培育钻石饰品终端价格大概是原材料成本的3倍,因为有品牌溢价。天然钻石终端市场产品定价基本一样。终端市场产品价格通常难以与原材料成本同频共振,这轮原材料端价格下跌,消费者感觉不明显,品牌珠宝商没有过多开展促销活动。”有珠宝市场资深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据多位珠宝商介绍,近期钻石饰品成交量有放大趋势,同时来咨询的消费者增多。

  “培育钻石行业发展进一步规范,消费者接受度不断提高。”映霄对记者说。

  黄金珠宝具备低频消费、高客单等特征。随着“悦己”消费兴起,黄金珠宝市场空间值得期待。万联证券研报显示,日常消费、投资等多场景渗透率提升,驱动行业规模稳步扩大,珠宝龙头企业通过抢占渠道、升级品牌、开发新品等方式抢占市场实现强者恒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 1分 很不满意
    商品样式和质量都非常差,太令人失望了!
  • 2分 不满意
    商品样式和质量不好,不能满足要求。
  • 3分 一般
    商品样式和质量感觉一般。
  • 4分 满意
    商品样式和质量都比较满意,符合我的期望。
  • 5分 非常满意
    我很喜欢!商品样式和质量都很满意,太棒了!
点击星星就可以评分了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