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4月25日 星期一 用户中心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因素致破发率阶段上升
今年以来科创板打新总体呈正收益
● 本报记者 黄一灵

  ● 本报记者 黄一灵

  

  近期,A股市场频现新股破发现象。4月18日至22日,共有15只新股上市,其中6只首日破发,首日破发率高达40%。在业内人士看来,破发是市场化改革落地后必然发生的常态化博弈结果,是成熟市场买卖双方自发调节的体现。当下A股市场上的新股破发既有二级市场走势影响因素,也和部分买方机构报价不合理息息相关。

  对此,监管部门已高度重视。下一步,上交所考虑将大比例破发等指标纳入主承销商执业质量评价。

  部分机构报价不合理

  截至目前,今年A股新上市股票有114只,首日破发的有32只,首日破发率为28.07%。市场机构普遍认为,近期新股破发,一是受二级市场整体下行的影响,二是部分报价机构对二级市场变化缺乏预期和调整,未及时调整报价策略。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负责人表示,近期二级市场整体下行,电子、生物医药板块估值回调,直接影响了该批新股上市后的股价走势,导致破发。同时,部分发行人预期太高,缺乏理性认知。私募股权市场和二级市场倒挂严重,估值终会在二级市场回归。 

  除二级市场走势外,询价新规出台后A股打新格局得以重塑,市场化博弈加大。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日前表示:“最近市场讨论IPO跌破发行价,我觉得这不是IPO太多了,而是定价要更合适一些,让市场认可,定价能力要进一步提升。” 

  北京某基金公司负责人认为,询价新规后买卖双方的话语权较之前更加“对等”,但机构完全适应这种变化需要磨合期。很多机构对于可能面临的行情波动缺乏合理的预期和调整,还是在“穿新鞋走老路”,报价不合理。

  监管机构高度关注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方了解到,新股破发现象引起监管机构关注。日前,上交所组织多家券商召开座谈会,对当前市场破发现象进行研讨。与会券商指出,破发率升高是市场对各方认知的“再教育”和“必修课”,应保持监管定力,现有询价定价机制无需大幅调整。规则一时的改变会影响市场的定价策略,避险情绪驱动下,机构的趋同性会导致出现另一种结果,比如“抱团”。

  几家券商负责人均承诺,首先,将进一步规范投价报告撰写要求,审慎进行估值假设,估值结论要客观体现公司合理价值。其次,在定价时以头部保险公司、公募基金等长期投资者的报价作为主要参考,合理审慎确定发行价格。同时,做好发行人及股东预期管理,及时传导近期市场情况,做好发行人教育,引导发行人合理募资、谨慎选择发行时间窗口。最后,强化路演沟通,传递企业合理投资价值,充分做好市场风险揭示工作,要求网下投资者合规报价,提醒网上投资者弃购合规风险。

  上交所强调,各主承销商应当按照协会规范要求审慎撰写投资价值报告,充分开展投资者路演沟通工作,提示市场风险,管理好发行人估值定价预期,合理规划募投项目,在充分考虑市场、行业及承销风险后,审慎确定发行价格。下一步,上交所考虑将大比例破发等指标纳入主承销商执业质量评价。

  提升判断能力

  针对出现的破发现象,部分投资者敲响“退堂鼓”,近期网上弃购逾亿元案例增多。不过“一弃了之”非上策,部分被投资者弃购的股票在二级市场表现出色。投资者应该加强对新股申购相关规则的学习,打新之前要对上市企业有充分了解。

  以科创板为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科创板新股首日涨幅中位数28%,跌幅中位数-18%,打新总体还是正收益。此外,有数据表明,即使首日破发变多,但绝大部分破发新股的跌幅有限,且大部分新股首日破发后股价有所回升,少部分已上升至发行价之上。

  业内人士认为,当下无论是新股定价还是申购,都不再是“无脑”投资。部分买卖机构还保留之前的惯性思维,尚未适应新规,不重视投研工作,对二级市场波动、行业和公司基本面的调整缺乏甄别和预判能力。对于投资者而言,尚未树立价值投资的观念和投资习惯,缺乏对新股定价的判断能力。市场各方的改革理念和执业能力与改革节奏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 1分 很不满意
    商品样式和质量都非常差,太令人失望了!
  • 2分 不满意
    商品样式和质量不好,不能满足要求。
  • 3分 一般
    商品样式和质量感觉一般。
  • 4分 满意
    商品样式和质量都比较满意,符合我的期望。
  • 5分 非常满意
    我很喜欢!商品样式和质量都很满意,太棒了!
点击星星就可以评分了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