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资管时代·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7月19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估”主观多头 久违买家再战江湖
● 本报记者 王辉

  

  

  受今年以来A股市场多次出现大小盘风格分化、量能震荡萎缩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国内头部量化私募的量化指增策略产品业绩遭遇了低潮。在头部量化私募整体“业绩光环褪色”的同时,今年以来不少头部主观私募业绩表现较为突出。当前部分券商等机构及超高净值客户,对于主观多头策略的投资兴趣有所回升。

  

  ● 本报记者 王辉  

  资方兴趣重燃

  “业绩不拉胯,资金自然来。”上海某具有公募从业背景的中型主观多头私募创始人日前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凭借上半年相对较好的业绩表现,近期公司接待了多轮机构和个人客户的调研走访,主要以券商资管、券商自营和超高净值个人客户为主。尽管相关投资金额尚未“商定”,但对公司产品以及投资策略的交流意愿和投资兴趣,较去年及今年上半年已经有明显上升。

  据了解,该股票主观私募2023年的整体业绩“中规中矩”,全年亏损略超10个百分点。2024年上半年,该机构则依靠对高股息、消费电子等结构性机会的把握,以及少部分美股中概品种的投资头寸,实现了超5%的收益。对比市场大势及产品业绩基准来看,这份成绩单在近两年上海地区的腰部私募中排名居前。

  此外,上海某百亿级主观私募市场部负责人本周与中国证券报记者交流时也表示,虽然上半年在高股息方向上“赶了个晚集”,到了一季度末才进行大幅度调仓,但上半年的业绩效果仍然让投资者较为满意,“公司近期感受到客户方面关于能否追加认购的询问,正在明显增多”。

  排排网财富理财师夏盛尹称,从年中时点回望,尽管今年A股呈现震荡态势,但不少主观多头私募管理人因深度研究的优势,在市场调整行情中表现出色,近期部分券商和个人投资者正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策略,并计划对这些稳健的主观多头私募机构注资。

  格上基金研究员谢诗琦表示:“从最近主观多头股票策略私募产品的销售端来看,投资者心态较去年更为积极,但还没有完全摆脱谨慎预期。投资者相对更关注近两年表现稳健的私募,对于产品净值的高波动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厌恶。”

  “再认识”主观多头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主观多头策略产品销售端出现回暖,与各类投资者和渠道方的“认知纠偏”密切相关。综合业内人士观点,上半年量化策略遭遇罕见业绩寒流,不少投资者纠正了以往“量化完胜主观”的看法;另外,经历2022年、2023年的市场波动之后,投资者对于稳健型主观私募,也有了更多的“再认识”。

  畅力资产董事长宝晓辉称,近期业绩表现较稳健的主观多头私募在产品销售端的确有一定复苏迹象,这更多与上半年量化策略遭遇低潮有关。前期不少量化管理人由于小微盘股持仓较为集中,在今年的市场风格切换中业绩表现明显不尽如人意。相比之下,一些腰部、头部的主观多头私募凭借深度研究的优势,在今年更能把握住市场主线和阶段性机会。由于量化策略产品业绩回撤,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提供稳健业绩的主观多头策略产品。

  来自某第三方机构的最新业绩监测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主观多头百亿级私募整体收益率为5.25%,获得正收益的机构有六成以上;同期,百亿级量化私募整体收益率为负,平均回撤达6.18%,获得正收益的机构不到一成。业绩监测还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规模性增长”(指资管规模跃升至更高规模组别)的164家私募管理人中,主观多头策略私募有90家,占比为54.88%。

  前述中型私募创始人表示,今年上半年,一批头部主观多头私募交出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单,扭转了一些渠道机构、个人客户过往两年“主观多头私募更多只能跟随市场贝塔”的不合理认知,再加上今年市场突出的大盘价值风格,不少资方即使是在当前的市场阶段,仍愿意将投资目光转向主观多头私募的产品。

  紫阁投资董事长王欢称,复盘过去三年,A股市场整体表现不尽如人意,主观多头策略总体上受到冲击,产品销售遇到困难,而量化策略相对稳健的表现则持续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今年以来,大量量化策略产品出现显著回撤,与投资者原先的预期产生差异,也导致“投资者重新评估量化策略的投资机会”。另外,A股市场近期低位缩量磨底,宏观经济企稳的迹象更为明显,也提升了资方对主观多头策略的关注度。

  投研优化迭代进行时

  同威投资的投资经理刘弘认为,今年以来主观多头私募出现一定业绩分化,主要在于“选股风格偏差”。头部主观私募资金体量大,更倾向于大市值公司甚至“跨市场配置”,这也是一些腰部、头部私募业绩相对较好的关键原因。

  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当前主观多头私募管理人在投研理念、模式上呈现出迭代优化态势。第一,在行业研究和宏观研究上通过人员的优化和补充,补齐短板;第二,在投资视野上扩展到更多海外市场;第三,增加对A股市场交易、风格等层面的定量研究;第四,打造多基金经理共管的平台型投研模式。此外,涉足金融衍生品、转债等品种,增厚潜在收益能力,扩展投资能力圈,也成为少数私募机构的新发展方向。

  前述中型私募创始人透露,近期资方与该机构交流的焦点话题,就是“未来产品业绩的持续性”,而公司方面对此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准备。一方面,去年年底以来,公司在人员配置方面,加大了对宏观环境、市场交易结构的研究;另一方面,公司也继续坚持在美股、港股等市场通过收益互换等方式,保持跨市场资产配置的灵活性。

  王欢表示,回顾过往几年的市场起落,要想做好权益投资,不仅需要对经济的变化具有敏锐认识,还需要把握好“坚持投资根本理念”与“适时调整投资方向”之间的关系。在投研和投资偏好上,必须与时俱进,因时因势而变,尽力保持客观的态度、开放的头脑、平和的心境,努力去寻找正确答案、并且保持知行合一。

  宝晓辉称,在A股市场个股表现分化的背景下,若要在主观多头策略上取胜,首先要持续增强投研深度,投研能力是主观多头私募的生命线,特别是在目前市场的环境下更是如此;其次要重视人才与团队建设,以及加强投资学习和进化能力。从近几年市场的变化来看,主观私募尤其需要持续适应市场变化,不断迭代更新投资策略。

  夏盛尹分析,今年上半年业绩较有韧性的腰部和头部主观多头私募,未来如果能继续保持在策略、投研方面的灵活性和预见性,并进一步优化投研体系和风控机制,其业绩持续性仍然值得期待,并可能进一步促进主观策略在资金端的回暖。他建议,未来的主观策略私募管理人在投研上完全可以取长补短,加强对于数据的研究,结合基本面信息和量化模型,能够进一步提高整体投资表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