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

  (上接A01版)专家分析,近年来,名义利率持续下降,目前已处于历史较低水平。短期看,物价低位运行对实际利率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具有结构性和阶段性。与居民日常消费相关的行业和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行业价格水平总体稳定,扣减物价因素后,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下行态势是总体一致的;与传统落后产能关联度较高的行业和领域价格降幅更大,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这些行业实际利率高一些,有利于控产能和去库存。

  “当前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不断增强,物价将温和回升,低物价对实际利率的影响也是阶段性的,未来将逐步改善。”上述专家说。

  货币供应量增速将逐步企稳

  数据显示,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1.19万亿元,同比增长7.2%,环比有所回落。

  综合市场观点,M2同比增速回落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今年以来债市持续上涨。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表示,居民购买理财的热情升温,银行存款向理财等非银产品分流转化,非银机构资金充裕,从银行借钱购债的需求降低。狭义货币(M1)同比增速受此影响,同样有所回落。随着债券价格走高,相关理财产品投资的收益率上升,企业活期存款“搬家”到理财的情况也较为明显。

  其次,资金空转、“手工补息”等现象已在规范治理。张瑜表示,近期多部门对资金“低贷高存”空转套利、银行“手工补息”等现象的规范力度加大,过去相当一部分虚增的、不规范的存贷款有所减少,短期内有“挤水分”效应。但金融机构对有效的实体经济需求依然充分满足,金融对经济的支持更实、效率更高。这既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体现,也能促进经营主体立足主业,避免资金沉淀空转。

  再者,金融业增加值核算优化调整也有影响。业内专家表示,以往金融业增加值季度核算方法参考存贷款增速,今年一季度起,国家统计局修改为参考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等指标,更能客观体现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贡献度,与年度核算数据也更为衔接。4月以来,地方政府通过督导存贷款提高金融业增加值的动力明显减弱,也与4月金融总量增速下行有一定关系,相关影响可能会在年内持续显现。但真正需要资金的高效企业会获得更多融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没有减弱。

  “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逐步向好、政府部门融资有望加快、债市逐步回归基本面逻辑等因素影响下,预计未来几个月货币供应量增速会逐步企稳。”张瑜说。

  事实上,从发达经济体经验看,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M2作为金融总量指标存在一些局限,社会融资规模指标能更好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从社融数据看,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相对平稳。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89.93万亿元,同比增长8.3%,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基本匹配;1至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2.73万亿元,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

  市场人士分析,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3%,依然明显高于名义经济增速,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稳固。预计年内政府债券将加快发行,全年仍有可观的净融资规模,对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形成稳定支撑。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