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国重器向“新”而行
——实探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
● 本报记者 刘丽靓

  ● 本报记者 刘丽靓

  

  “不怕没有电、不怕没有水、不怕没有气、不怕没有人。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即使反应堆突发故障或遭遇自然灾害,一切操作系统都失灵的情况下,不依靠任何外界干预,反应堆仍然可以依靠自身的物理特性,保持在安全状态。”华能石岛湾核电公司运行值长仝礼允说。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来到山东威海,实地探访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这座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继去年12月投入商业运行以来,今年3月27日又实现核能供暖,标志着第四代核能综合利用取得突破,其93.4%的设备国产化率更彰显了大国重器的硬核担当。

  “天生”安全的高温气冷堆

  华能石岛湾核电基地矗立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市海边,是华能三大核电基地之一。在运1台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同步扩建4台百万千瓦“华龙一号”商用压水堆机组。

  “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最大的优势就是安全,被称为‘不会熔毁的核反应堆’。”仝礼允说,要实现核能安全,必须确保三大要素:一是核裂变反应的有效控制,二是及时导出停堆以后堆芯的余热,三是牢牢地把放射性物质包容起来。

  “如果反应堆不靠外部动力、冷却剂等,就能确保核反应不失控、反应堆不熔毁、放射性物质不泄漏,那就是‘天生’安全的。反之,这三个要素中的任何一个要素未能满足,都可能会造成核事故。”仝礼允说。

  “天生”安全的高温气冷堆,具体是如何实现的呢?“我们设置了三道防线。”仝礼允说,层层防线之下,我国在全世界首次于商业规模核电站上实现“固有安全”。

  重在三道防线作用

  “在三道防线的作用下,反应堆堆芯内部最高的温度不会高于1620摄氏度,因此包覆燃料颗粒的完整性不受影响,可有效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仝礼允说。

  据介绍,第一道防线,是耐高温的球形燃料元件。仝礼允手中拿着一个直径6厘米的黑色圆球介绍道,“这个拳头般大小的黑色圆球看起来并不起眼,却‘内涵丰富’。它最外面一层是厚约5毫米的石墨,里面包裹着约1.2万颗小米粒一样的燃料包覆颗粒,每颗‘小米粒’直径不足1毫米。小米粒最内层是核燃料,外面由四层耐高温的陶瓷‘盔甲’层层包裹着,这套盔甲最高可承受1620摄氏度的高温。”

  第二道防线,反应堆具有自稳特性。据介绍,当温度升高达到设定阈值时,反应堆会进行负反馈,反应堆功率自己就会降下来。即使在最极端的事故情况下,所有的控制手段都失效了,反应堆自己就可以“刹车”,借助这一特性实现自然停堆,使核裂变反应得到有效控制。

  第三道防线,非能动的余热排出系统。“反应堆在停堆后,堆芯还会存在余热,需要把这些热量导出才能确保反应堆的安全。”仝礼允说,高温气冷堆设置了一套非能动的余热排出系统,不需要任何的外界动力,不需要水泵和风机,堆芯余热能够借助热传导、自然对流换热和热辐射等自然机制的非能动方式,将热量传导出来,避免堆芯过热发生熔毁。(下转A0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