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08月29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优化融资安排 做“加减法”非按“暂停键”

  (上接A01版)“没有二级市场稳健运行,一级市场融资功能就难以有效发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证监会始终坚持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同时充分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加强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更好地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

  另一方面,不只做“减法”,“加法”也在做。对于再融资,证监会强调“突出扶优限劣”。此外,专门明确“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不受破发、破净和亏损限制”。

  在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看来,“突出扶优限劣,对于存在破发、破净、经营业绩持续亏损、财务性投资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资,适当限制其融资间隔、融资规模”“严格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应当投向主营业务,严限多元化投资”等安排体现了注册制改革核心要义,即注册制不是“一放了之”,也不会在数量上“大水漫灌”。

  就对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特别安排,明源地产研究院院长徐颖说,目前房企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流动性不足,此举体现了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的政策考量,有助于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促进行业恢复和经济稳定。

  充实市场资金

  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是加强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的重要体现。达成投融资动态平衡,需从一二级市场两方面,及融资端、投资端和交易端综合施策,协同发力。业内人士注意到,近期推出并陆续落地的一揽子政策安排,作出统筹考虑,效果将逐步显现。

  着眼于抑制市场“失血”,监管部门不仅对股权融资监管安排作了优化,还对股东减持行为进行规范。在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官陈果看来,这两方面的政策安排,均聚焦当前市场资金面状况,意在减轻供给侧压力,抑制市场“失血”。

  李求索表示,从更长期角度看,在IPO、再融资更趋市场化背景下,进一步完善退市制度对于改善市场供需状况、促进优胜劣汰和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也很重要。

  着眼于充实市场资金,财政部、证监会、交易所等方面推出系列举措,从交易端和投资端入手,努力活跃市场、引入增量资金,进而从需求侧促进供需力量平衡。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李提到,对于量化基金等以高频交易为主的机构而言,证券交易印花税减半征收对其交易成本的积极影响颇为显著,估计可降低交易手续费用约37%,未来以高频交易为主的量化基金交易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下一阶段,吸引增量长钱入市将是资本市场重点工作。证监会8月24日召开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和部分大型银行保险机构主要负责人座谈会提出,养老金、保险资金和银行理财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快发展权益投资正当其时。市场人士注意到,近期,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稳步推进,基金管理人纷纷出手自购,多款基金产品集中获批。

  证监会表示,将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政策协同,共同为养老金、保险资金、银行理财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保障,促进资本市场与中长期资金良性互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