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3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6月18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证券代码:603661 证券简称:恒林股份 公告编号:2022-034
恒林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2021年度暨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
召开情况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恒林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2年 4 月30日在上海证

  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上披露了《公司2021年年年度报告》和《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为便于广大投资者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公司业绩和经营情况,公司于2022年6月16日通过进门财经召开了“2021年度暨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江林先生、独立董事徐放女士、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赵时铎先生、财务总监王学明先生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对投资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答。现将会议召开情况公告如下。

  投资者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公司的回复情况

  在本次说明会上,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赵时铎先生首先简要介绍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情况,之后公司就投资者关心的问题给予了答复,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主要问题及答复如下:

  一、公司2022年一季度办公、软体、板式家具三大板块的收入占比情况,及目前公司在全球不同区域的收入占比情况?

  答:2022年一季度主营业务收入13.99亿元,办公、软体、板式家具三大板块的收入占比分别约为53%、21%、20%。

  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57亿元,出口业务中欧洲(含瑞士LO)、北美洲、亚洲(不含国内销售)的收入占比分别约为33%、26%、25%。

  二、上市以来公司收购了好几家公司,公司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整合?怎么做到1+1〉2?

  上市以来的收购动作是公司在大家居战略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也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收购完成之后,标的公司的经营及发展规划将纳入公司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统一管理,在公司发展规划框架下,细化和完善标的公司自身发展战略规划。在保持各主体相对独立运营的基础上,公司将发挥平台优势、市场渗透力及业务整合经验等优势,在完善标的公司内控体系与运营制度的基础上,对标的公司的业务战略、销售推广、运营生产等全方面进行有效管控,细化业务管理模式,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帮助标的公司在家居领域取得更好的发展。

  三、渠道端未来有什么新的变化吗?

  公司在渠道端加强推出的是电商,主要是跨境电商和国内电商,未来会通过电商平台实现公司不同产品to C端的品牌化。

  四、从年报看,公司2021年自有品牌业务同比增长37%,请介绍一下公司目前在自有品牌发展这一块的规划?

  答:自有品牌是公司着重推进的战略规划,品牌的建立需要时间的沉淀,公司将小步快走、稳健推进,未来公司希望自有品牌业务和代加工业务的销售占比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2022年,公司将继续通过事业合伙人的方式邀请优秀的团队加入公司,组建和发展自有的电商零售团队,①重新打造天猫、京东等线上官方品牌店;②今年下半年公司会在杭州开设一家线下体验店,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电商销售模式。同时,厨博士会在保证to B业务稳定增长的情况下,尝试推进长租公寓业务。

  五、公司什么时候登记分红

  答:公司正在根据股东大会决议积极推进年度分红事项,预计本次2021年度分红事项将7月初完成,具体股权登记日敬请留意公司后续披露的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六、公司存货周转天数2021年较2020年有所增加,请问原因是什么?2022年一季度仍没有太大改善,请问随着原材料价格下降,2022年存货周转天数是否会恢复?

  公司2021年存货周转天数同比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海运运力的紧张,导致传统的外贸业务出货不畅,库存增加;另一方面是并表了厨博士,厨博士的库存周转速度由于行业属性低于公司原有业务。预计2022年二季度随着海运造成的存货周转速度改善,存货周转天数将有所改善。

  关于公司 “2021年度暨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的详细情况,投资者可以通过手机端或电脑端:登陆进门财经 APP/进门财经小程序,搜索“603661” 进入“恒林股份(603661) 2021年度暨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查看。

  在此,公司对长期以来关注和支持公司发展的投资者表示衷心感谢。

  特此公告。

  恒林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2年6月18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