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12月24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诸建芳:明年宏观政策突出“三点变化”

  (上接A01版)

  赤字率将大概率上升

  中国证券报:明年财政政策将会如何选择? 

  诸建芳:财政政策可能将采取“赤字率调升+有力度减税”组合。首先,预计2019年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其力度大于2018年。其次,地方政府融资会开“前门”、堵“后门”,广义狭义赤字率再次提升。一是融资来源比较确定,只能依靠发行国债和地方政府债;二是所有举债行为都纳入四本预算,都必须经人大审议和批准;三是融资规模一般情况下在年初已确定,不能随意更改和调整。2019年赤字率将大概率上升,狭义赤字率(一般预算)大概率回升至3%左右,广义赤字率上升幅度将大于狭义赤字率。第三,更有力度地减税。

  除扩大财政赤字外,2019年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另外一个体现是将加大减税政策实施力度。2019年,个人所得税抵扣方案将实施,增值税有望三档合两档,增值税税率有望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税率还有下调空间,不排除在重点消费和投资领域还有进一步减税举措。

  货币政策边际更趋“宽松”

  中国证券报:明年货币政策将会如何选择? 

  诸建芳:2019年,货币政策将在边际上更“宽松”。从明年趋势看,降准还将进行2-3次,可能伴随小幅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预期,适度降低市场资金成本。

  定向降准仍将持续,部分对冲外汇占款下降压力。2018年以来,央行重启降准,年内共进行四次降准,降低准备金率2.5个百分点。三季度以来,由于汇率持续承压,外汇占款已出现净流出趋势,明年资本外流压力可能会有所显现。因此,2019年这一操作常态化还将继续,预期将继续降准2-3次,幅度大概率在1.5个百分点左右,将多以定向方式施行,重点扶持民企、小微企业。置换MLF操作还将继续,以优化货币工具结构,完善资金供给期限与资金利用期限匹配。至于是否全面降准或施行力度更大降准,这将依赖届时央行对汇率、贸易情况及资本外流情形变化的相机抉择。

  降准传导至M2及社融回升需要时间,明年将逐步显现。从以往降准对“宽信用”影响的角度,2011-2012年及2015-2016年两轮降准均伴随M2和社融增速趋势回升,且均存在不同程度时滞,大约从降准全面施行到“宽信用”效果显现的时滞在2个季度左右。从本轮降准周期看,受表外严监管影响,“金融空转”现象有所减弱,因此货币派生程度将弱于前两轮降准周期,这也将导致M2和社融增速回升将略晚于历史同期。因此,预计明年一季度,M2将重回明确上升区间,而社融增速也将逐步企稳,企稳时间点取决于明年地方专项债发行时点和整体规模,大概率为二季度末。

  公开市场利率或有下调可能。利率调整仍面临多重困境,或小幅下调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对冲经济下行风险。展望2019年,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依然较多。可预见的是,央行仍需在“稳增长”“稳杠杆”和“稳汇率”压力下博弈。一方面,我国加息周期与美国及欧盟步调并不一致,其中,2019年美国预期还将继续加息;另一方面,我国现阶段经济基本面压力增大,民企融资难、融资贵已成“切肤之痛”,或需宽松货币环境予以充分支持。综合来看,2019年,央行将大概率选择维持存贷款基准利率不变,将遵循“国内基本面优先”原则进行政策调整。若国内基本面需持续的货币政策支持,或可能择机小幅下调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或下调5-10个bp)以对市场利率进行指引,而在其他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上也有可能适当进行利率引导。

  2019年,货币政策将重点解决货币传导机制不顺畅问题,预计对影子银行、表外融资做一定放松,部分监管规定将松绑。表内对表外的对冲将展开,表内融资规模比2018年将有所提升。

  “稳增长”“扩内需”势在必行

  中国证券报:展望2019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是什么?如何应对?

  诸建芳:2019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仍是外部环境改变。从外部环境看,全球明年经济是同步放缓格局,尤其是美国经济在顶部状态,对外需环境有影响。第二个是流动性拐点,尤其是发达国家,明年流动性仍会持续收缩。这个影响美国长期的国债收益率,导致全球所有的资产价格根据这个变化作出一些调整。

  因此,我认为应对2019年中国经济不确定性的短期方案是“稳增长”和“扩内需”。2019年“稳增长”和“扩内需”势在必行。

  具体来看,在宏观政策上,财政政策将更积极,广义赤字率有望回升,财政对基建支持力度加大,基建投资有望触底回升;减税政策有望进入“落实年”,企业增值税率归并,个人所得税抵扣有望实施。

  在“三驾马车”方面,一是对“稳投资”,除“稳基建”外,宏观和行业政策可能将允许采矿业和制造业等周期行业产能扩张,从而支撑采矿业、制造业投资增速维持在高位甚至回升;二是对“稳消费”,除个人所得税改革外,不排除将出台一些消费刺激政策,主要体现在耐用消费品领域;三是对“稳外需”,出口退税、减税等政策有望进一步加大实施力度和范围。

  在行业政策上,将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尤其是服务业。通过新一轮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来华投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