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之旅
□张根宝
股友蔡女士原是上海某纺织厂下岗工人,后做全职太太,因在家闲得无聊,开始涉足股市。1994年携5万元资金进入股市,经过20年奋斗,目前已拥有800多万元资产。本人认为,一个人没有高收入就得到800万元不是件易事。投资会伴随人生的漫长过程,需要对现实资金进行合理运作,以期获得资本的超额升值。为此,请她谈些体会。
一是认清形势,抓住机遇。1994年,股市低迷跌到325点,许多股民劝她不要参与转配股,因不知何年能上市流通,但她却不惧不怕,购买了东方明珠、外高桥、中华企业等转配股,并认为,中国股市是新兴发展中市场,前景光明,不妨拭目以待。1994年至1997年之间,管理层用3年时间完成了转配股配售。1997年又妥善地、有计划地解决全部转配股上市流通,股指不跌反涨700余点,这对众多投资者来说是始料不及的。眼见东方明珠股价翻了9倍,蔡女士便坚决卖出。在转配股上,使她赢得第一桶“金”。
二是不急不躁,等待时机。2001年5月,大盘在2100点上方横盘,媒体公开披露部分上市公司、证券机构及会计师事务所因违法、违规造假行为接连受到证监会查处。当时股价平均市盈率达到80倍以上,市场投机成风,看好3000点的大有人在,大量不明资金还在涌入股市,她却见好就收,静观其变。那时商品房大量积压供过于求,政府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取消单位福利分房;推行住房商品化;实施住房抵押贷款和购房退税办法,提高居民购房积极性。当时敢于买房的人确实不多,在政府激活房地产市场政策出台后,她立即抽出股市中五分之四资金,购买一大一小两套商品房,如今增值10倍。买房后,她手里只有10多万元现金,为抄股市大底,做到 “手中无股,心中有股”,整整等了四年。2005年6月,证监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推出一系列组合拳,以实施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进一步规范股市健康良性地发展。在她看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股改无论是送股还是缩股,只要流通股股东得到实惠就有信心,这对股市无疑是重大利好。当股指已跌到千点,许多人面对股改相当恐惧,甚至看空到800点时,她便开始在那些基本面好、潜力大、股改预期强的上市公司中寻找投资目标,立足中长线回报,在对价股份方案表决前买入弛宏锌绪、贵州茅台等股票。2005年7月,大盘走出底部,在1100点抄底成功后,她抱有“手中有股,心中无股”的心态,等待大盘见顶6124点回落即出手,资金也翻了10倍。她认为将太多精力放在看盘、打听消息上,还不如认清形势、多学习、多研究。
三是投资理念,与时俱进。2014年年初,看到二三线楼市降温,风光不再。此外,美国和日本经济并不比中国出色,但它们股市却没有这么差,中国经济确实也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相信股市一定会转强。于是她将小套商品房卖出的100万元资金转回股市,至今又增值15万元。一个成功的投资者要做到“三变”:一是投资理念变,不墨守成规,顺应市场的变化而改变投资策略;二是操作技巧变,熊市每次出利好消息,反弹就抛售,牛市出利空消息,下跌就建仓,好股还得捂;三是选股思路变,涨势行情中要重势,选领涨龙头股,跌势行情中要重质,选业绩持续增长、回报优厚的绩优股。再则是“轻指数、重个股”,重股票的价值成长。买卖股票也应各看三点。买入时,一看大盘环境,如果正处于上升阶段,此时买股的胜算率会高出50%;二看股票量能变化,一旦放量,配合大盘上涨行情,此时就可以买入;三看有无机构资金进入或有无消息配合,对于机构发布的小道消息要去伪存真。卖出时,一看大盘,如果大盘处于调整时候,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股票在大盘向下时都难有作为;二看有无放量,如果某一天大盘处于正常调整期,而持有的股票却突然放量下跌,盘中全是机构抛单,一定要快速出局;三看财务数据,如果突然发生恶化,那要果断出局。
本人归纳蔡女士淘“金”秘诀是:逆向思维、抓住机会、耐心等待、见好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