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02月19日 星期二 用户中心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套利空间收窄 票据业务发展应“扬长避短”
□本报记者 吴娟娟

  □本报记者 吴娟娟 

  

  央行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超市场预期。票据融资大增背后可能存在的票据套利引发市场关注,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多家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后了解到,目前部分银行已暂停结构性存款票据套利业务,票据套利空间收窄,票据套利对后续社融数据的影响将随之降低。

  套利空间收窄

  2月18日,北方一家中型城商行人士表示,该行近日收到监管要求暂停结构性存款质押开票业务。南方一家大型城商行北京某支行人士也表示,该行目前暂停结构性存款票据套利业务,因为结构性存款已没有额度。

  据了解,结构性存款票据套利是最常见的票据套利模式之一,该模式暂停后票据套利业务或显著缩水。简单而言,结构性存款票据套利是指企业客户在银行先办理结构性存款业务,质押结构性存款开银行承兑汇票,客户拿票后找银行贴现。当结构性存款利息和汇票的贴现率之间出现一定息差时,就产生套利空间。

  举例来说,假定结构性存款利率为4.2%,企业主小张(化名)在某银行存入1亿元的结构性存款。拿结构性存款质押给银行,再在该银行开1亿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小张向银行支付0.05%的开票费,贴现时再支付一定的贴现费,假定贴现率是3.8%,小张可赚得35个基点的收益。值得注意的是,贴现之后,小张可以再次办理结构性存款,并进行重复操作。只要结构性存款和贴现的息差存在,这种模式就可继续运行。

  部分银行叫停结构性存款票据套利的同时,目前套利空间本身也在缩窄,几乎到无利可套的程度。一家国有大行的支行人士表示,目前该行的结构性存款利息较低,6个月的结构性存款利率仅2.8%,而6个月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率超过3%,结构性存款的收益无法覆盖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费用,套利空间不存在。

  一家股份制银行北京某支行客户经理表示,揽储压力小的银行所能给出的结构性存款利息一般较低,但贴现利率未必低,因此在这类银行进行票据套利空间较小。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某支行人士则表示,虽然目前这类套利业务还可以做,但目前息差不明显,“要等贴现利率和结构性存款息差大了才有机会”。

  对于此类业务,某股份制银行北京某支行客户经理表示,一是息差缩窄,目前结构性存款收益下降,而贴现利率升高;二是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按规定必须要有真实贸易背景。

  记者查询上海票据交易所数据后发现,2月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的金额和单数较1月显著下降。某银行的中关村支行人士告诉记者,其所在行上半年的票据贴现额度已用完。此外,上海票据交易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商业汇票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为3.67%,比上月下降16BP,比去年同期下降157BP。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票据贴现额度告急,贴现利率处于低位,票据套利空间或大幅度缩窄。

  规范票据发展

  国信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表示,票据是一种信用支付工具,它能让企业少占用资金,其实也是变相融资。对票据的开票银行而言,不用占信贷额度和资金便能为企业客户提供融资服务。

  目前,一些资金紧张的中小型企业对票据依赖程度较高。记者了解到,票据是部分中小型企业常用的支付工具。安徽某小型企业主吴先生介绍,在其去年的一笔业务中,上游企业就将其中的一部分货款以商业承兑汇票的方式支付,付款方无需动用其在银行的存款便可支付货款。

  鉴于中小型企业对票据的依赖程度较高,票据可明显方便其运营。业内人士认为,应引导票据业务规范发展,不能因存在票据套利而否定其对于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作用。

  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邹澜日前表示,相对贷款和其他融资方式,票据期限短、便利性高、流动性好,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同时,再贴现政策加大信贷结构的引导优化,票据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目前,使用票据融资的企业中,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六成。随着票据融资便利性提高、融资成本降低,票据流转加快,大量企业通过签发和转让票据解决账款拖欠和资金周转问题。同时,个别套利现象难免,央行也在密切关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 1分 很不满意
    商品样式和质量都非常差,太令人失望了!
  • 2分 不满意
    商品样式和质量不好,不能满足要求。
  • 3分 一般
    商品样式和质量感觉一般。
  • 4分 满意
    商品样式和质量都比较满意,符合我的期望。
  • 5分 非常满意
    我很喜欢!商品样式和质量都很满意,太棒了!
点击星星就可以评分了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