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07版:基金动向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用户中心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博道基金张建胜:
在产业趋势中“翻石头”
在成长中寻找价值锚
□本报记者 魏昭宇

  □本报记者 魏昭宇
  
  去年年初,在不少投资者对震荡的港股市场感到迷茫时,博道基金的基金经理张建胜嗅到了不一样的信号并开始加仓。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底,由他管理的博道盛彦混合仅有3只重仓标的是港股,而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该产品已有超过一半的重仓标的为港股。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张建胜是一名成长风格选手,但他的选股思路并不激进。在实际操作中,他高度关注估值,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追求逆向投资。过去几年,他在成长风格逆风期依然实现了超额收益,并在顺风期保持靠前排名。展望2025年,他表示,随着资金结构的演变,港股市场仍有不少优质资产的成长性尚未被充分定价,未来他会继续珍惜每一次“翻石头”的机会,力求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健的持有体验。
  三大维度精选个股
  在近十年的投资生涯中,张建胜逐渐形成了一套以“自下而上”为核心的选股框架,强调从公司基本面出发,通过竞争壁垒、景气度、估值这三大维度层层筛选标的。
  “没有竞争壁垒的公司,增速再高也难以成为我的重仓股。”在张建胜看来,竞争壁垒是筛选企业的核心标准。他口中的“壁垒”既包括技术护城河(如创新药的研发效率),也涵盖商业模式优势(如互联网平台的网络效应)。
  在景气度判断上,他关注行业供需关系,以此规避较大回撤的风险。“业绩增速只是结果,供需关系才是根本。”他举例称,国内创新药行业具备工程师红利和较高的研发效率,研发成本低于海外同行,但长期估值偏低。随着一级市场融资回暖、海外商务拓展(BD)溢价提升,行业供需关系改善,投资价值开始显现。
  张建胜的估值方法也独具特色。他不以传统市盈率(PE)为核心参考,更关注“五年后的隐含回报率”。“我会以五年视角评估企业,在假设企业增速放缓后,判断其利润和商业模式对应的合理市值,再倒算当下估值所蕴含的回报率,这样更理性。”张建胜表示。
  从同质化陷阱中突围
  作为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张建胜并不盲目追逐热点,更注重企业内在的现金流价值。
  他坦言,2021年曾因过度关注短期利空,错失了电信运营商的投资机会。“当时不少企业的价值,用几年现金流就能回本,我却未坚持绝对估值的思路。”这段经历让他意识到,真正的安全边际来自资产本身的现金流价值,而非市场情绪。这些思考让他在后续港股低迷期更加坚定地加仓优质股。
  除了看重估值,张建胜还特别重视企业商业模式的差异化。他青睐“评价维度多元”的行业,例如白酒和互联网。他表示:“同质化行业更脆弱,容易受到多重扰动。”出于风控考虑,他会对企业管理层有瑕疵的投资标的“一票否决”。此外,张建胜还会适度进行逆向投资。在他看来,随着市场有效性提升,想要获取超额收益需要一些逆向思维。
  掘金科技和港股
  张建胜的投资框架,始终在“绝对估值的理性”与“产业趋势的乐观”之间寻找平衡。在他看来,A股的结构性行情远未结束,而超额收益的来源,正是那些被市场短期忽视、但经得起5年时间考验的资产。
  谈及重点关注领域,他认为应重视AI的产业趋势,聚焦三个细分领域:一是3D堆叠,随着技术突破及渗透率提升,该领域或迎较大投资机遇;二是云计算,AI将提升云计算企业的盈利能力,尤其看好PaaS企业的商业化潜力;三是端侧AI,物联网、机器人等多模态应用将驱动低功耗芯片的需求爆发。
  在港股方面,他认为,随着南下资金占港股流通市值的比例越来越高,港股的定价逻辑正在发生变化。此外,港股的高离散度为自下而上选股提供了沃土。“虽然恒生科技指数涨了不少,但仍有很多优质资产的成长性未被充分定价,部分估值折价才刚刚被填平。”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 1分 很不满意
    商品样式和质量都非常差,太令人失望了!
  • 2分 不满意
    商品样式和质量不好,不能满足要求。
  • 3分 一般
    商品样式和质量感觉一般。
  • 4分 满意
    商品样式和质量都比较满意,符合我的期望。
  • 5分 非常满意
    我很喜欢!商品样式和质量都很满意,太棒了!
点击星星就可以评分了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