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8月19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立体化追责加码
惩防财务造假体系升级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中国证监会上半年共查办财务造假等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相关案件192件,同比增长25%;处罚责任主体283人(家)次,同比增长约33%;罚没金额47亿余元,同比增长约6倍;刑事移送230人(家)次,同比增长238%;今年已有约80家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其中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件占比约8成;因在年报审计中未勤勉尽责,天职国际等多家中介机构被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并罚款……一组组数据或案例折射出相关部门对财务造假从严执法力度空前。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财务造假严重扰乱资本市场秩序、动摇投资者信心,相关部门通过全覆盖打击,“惩首恶”“追帮凶”等举措,正强力破除财务造假“生态圈”。未来,着眼于进一步增强立体化追责力度,加大对第三方配合财务造假打击力度等,将升级惩防财务造假体系,进一步净化资本市场生态环境。

  打击“无死角”

  从严打击财务造假是监管部门一以贯之的执法重点,这不仅反映在惩处的力度上,也体现在打击的广度上。当前,监管部门在坚持从严从快打击财务造假的同时,也更加展现出对涵盖发行、上市等各重点环节的全覆盖打击。

  一方面,对现场检查中的涉嫌造假撤回企业“一查到底”。证监会最新披露的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华道生物未获注册但发行申报材料存在虚假记载,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被罚款1150万元。此前,证监会对思尔芯申请科创板首发上市过程中的欺诈发行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

  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吕成龙表示,监管部门正综合运用定期报告监管、现场检查等多种方式,循环筛查高风险可疑类公司,发现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的依法立案查处,情节严重的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在严打财务造假、严把入口关背景下,拟IPO公司即便撤回发行上市申请,仍难逃惩处。”吕成龙说。

  另一方面,加强立案调查,压实线索发现责任,注重打早打小、冒头就打。从立案情况来看,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持续保持高压态势,近期,同德化工、绝味食品等公司均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从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类型来看,主要包括重大事项信息披露不及时或违规、未履行信披义务、定期报告披露超期限等。

  “立案调查等监管行为将进一步震慑上市公司的不法行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杨表示,未来,监管部门将持续高压打击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以提高市场的透明度,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下转A0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