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资管时代·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02月17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IPO发行节奏与市场承受能力相适应

  (上接A01版)创业板和科创板合计募资额占IPO募资总额的比例为63.06%。

  节奏保持平稳

  对于全面注册制实施后的新股发行节奏,业内人士表示,全面注册制并不意味着大扩容,监管部门将保持与市场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发行节奏。市场不会出现扎堆上市、短期新股供给大扩容的局面。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答记者问时明确,科学合理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保持投融资动态平衡,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伴随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注册制IPO常态化以及A股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推进,新股发行节奏有望保持平稳,募资额或维持相对高位。“预计2023年A股融资额可能在1.4万亿元至1.8万亿元。其中,IPO募资规模预计在5000亿元至6000亿元,再融资规模预计在0.9万亿元至1.2万亿元,较2022年持平或略升。”中金公司研究部策略分析师、董事总经理李求索分析。

  此外,全面注册制下,保持交易所审核、证监会注册的基本架构不变,上市发行节奏整体可控,对市场资金面影响有限。中信证券政策研究首席分析师杨帆表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后,新股市场将实现平稳过渡,预计A股市场年度IPO融资额约为5500亿元至6000亿元。

  市场吸引力增强

  业内人士认为,伴随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及更多优化措施的推出,有关部门将根据市场承受度,维持相对稳定的发行节奏,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企业上市融资,A股市场总融资规模有望稳步提升,市场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

  以险资为代表的长线资金有望进一步流入A股。粤开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预计,随着保费持续稳定增长及市场修复背景下权益类投资比例进一步提高,2023年险资入市规模将高于2022年,预计可带来1500亿元至2000亿元增量资金。

  外资将继续加大对中国资产特别是权益资产的布局。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日前发布报告称,未来更多长线外资将流入A股,2023年全年北向资金净流入额有望超过3000亿元。

  投资者情绪修复将带动公募、私募基金发行回暖。国泰君安证券报告认为,2023年市场重回资金增量博弈格局,增量资金整体入市规模预计为1.8万亿元,其中,公募和私募资金净流入规模预计分别超6100亿元和1500亿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