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10月28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金融合作促全球共同发展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向纵深推进
● 本报记者 黄一灵

  

  10月26日至10月27日,“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4上海苏河湾大会”在沪举办。与会嘉宾表示,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资管中心建设取得一定成果,但在开放程度、资源集聚、市场规模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下一步,要紧扣开放、合作、发展等关键点集中发力。

  上海市副市长解冬透露,当前,上海正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全球资管中心建设,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实现金融的高质量发展;要在金融深化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方面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测压力。

  

  ● 本报记者 黄一灵    

  

  前三季度交易额超2633万亿元

  上海是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齐备的城市之一,集聚了包括股票、债券、期货、货币、票据、外汇、黄金、保险、信托等各类要素市场。

  据解冬介绍,经过多年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展顺利,上海金融市场体系完备,成交活跃。2024年前三季度,在沪金融市场交易额超2633万亿元,同比增长3.4%;上海中外金融机构集聚效应明显,拥有各类持牌金融机构超1770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的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主任、上海市分行行长金鹏辉看来,资管中心是国际金融中心的标配,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必定具备强大的全球资产配置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全球资管中心,既是上海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的重要抓手,也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必然要求。

  “经过前期努力,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总体规模稳步增长、各类机构加快集聚、产品创新持续开展、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金鹏辉表示,“目前,我国资管规模在全球市场占比约为16%。我们将以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为重点,加快推进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

  进一步推进金融开放

  当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正处于全面提升能级的关键阶段,而开放将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迈向更高能级的必由之路。

  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理事长、中国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认为,外资是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一个开放的中国,必将是外资机构云集的热土。上海是中外金融机构的重要集聚地,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既是中国迈向金融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全球金融格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持续推动下,上海必将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资产定价和交易中心之一。

  当前,全球货币政策分化加剧,人民币资产投资属性和避险属性凸显,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增强。在此背景下,金鹏辉建议,要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包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市场制度规则,推动渠道、产品和业务创新。

  原中国银监会主席、中国证监会原主席尚福林进一步称,要坚持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增强开放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坚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除开放外,合作与发展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资管中心建设向纵深推进的关键词。

  尚福林称,在全球化时代,金融已成为连接世界经济的重要纽带。金融合作不仅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也是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下,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投资日渐火热,人工智能(AI)成为推动金融行业转型的关键力量。面对新趋势、新变化,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无疑成为共识。金鹏辉建议,鼓励境内外资管机构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和市场经验,在ESG、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深度合作,共同推动全球资管行业的变革与发展。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在与会嘉宾看来,“五篇大文章”构成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重要内容。

  以绿色金融为例,近年来,ESG理念在全球兴起,金融领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也是我国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途径。“鼓励资管机构将ESG纳入投资决策和管理流程,加速推动资产端的绿色调整,同时强化产品端的绿色创新,推出更多绿色理财、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等绿色资管产品。”金鹏辉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