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凌之
红利策略在近几年的行情中大放异彩,今年以来涨幅尤其显著,热度只增不减,并让不少投资者产生了“恐高情绪”。对此,建信基金数量投资部副总经理薛玲认为,无论是从历史还是海外市场角度来看,红利策略在中长期维度上的表现一直较好,当前时点配置红利资产其实更契合经济增速换挡的宏观环境,面对增长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应更加关注标的本身性价比或现金流状况。
拟由薛玲管理的建信红利精选股票型发起式基金于6月20日正式发行,这既是她对红利资产长期表现的信心体现,也是团队在主动量化产品方向上的主动探索。在他们看来,随着市场有效性的增加,除了阿尔法收益,如果可以持续获取Smart 贝塔收益,对客户来说也是一种增厚。
谈及新产品的定位与优势,薛玲坦言,大部分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仍然是绝对收益型需求,所以新产品的投资目标一是力争长期战胜中证红利指数,二是希望打造一只能够给客户提供长期可持续获得收益的股票型产品,坚持做风格明确的产品,把资产配置的权利交给客户。
红利行情或长期持续
薛玲拥有计算机专业学习背景,曾从事人工智能研究、金融数据分析工作,这些经历都为其进行量化投资管理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在震荡的市场中,量化的视角往往能够抽丝剥茧,帮助把握那些易被忽视的市场规律与结果。
这两年红利热度居高不下,尤其是今年以来,红利策略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涨幅显著。但是,红利资产未来的持续性如何,同样被市场广泛讨论。薛玲认为,红利资产的表现长期可圈可点。一方面,从历史10年以上的维度看,中证红利指数的收益率远远跑赢偏股混合基金指数;另一方面,从海外市场看,自利率下行时代开始,红利的Smart 贝塔产品是所有Smart 贝塔产品中发展规模最大的产品类型,表现也相对较好。
至于未来的可持续性,薛玲补充说,当前整体经济处于转型阶段,增速换挡背景下,投资思路或许需要系统性的转换。在高增长时代,投资者更关注股票的成长性;当增长面临不确定性时,需要更加关注标的性价比和现金流表现。当前A股市场股息率仍然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有着较大差异,因此在这个时点投资红利资产,仍是比较适宜的选择。
主动量化更新迭代
为了实现可持续的收益目标,给投资者提供利率下行时代的资产配置工具,建信红利精选的投资策略将以红利低波为基础,持续筛选能够长期稳定分红且未来分红预期较好的股票,同时排除近期涨幅较多、波动较剧烈的股票。
传统的红利策略主要从股息率维度进行股票筛选,在筛选高股息率标的时,通常会筛选出两类:一是分子端的分红较高,二是分母端的市值较低。如果股票价格连续下跌,其股息率指标依然较高,策略则可能陷入“越跌越买”的困境,即“价值陷阱”。此外,红利既表现出长期向上的过程,同时也会表现出阶段性的波动,这源于其中部分随着周期波动的行业,在上升期业绩显著改善,企业分红动力强,但周期行业股价通常在短时间内反映整个周期的预期业绩,使得股价容易在短期经历大幅波动,即红利策略的“周期股陷阱”。对于这些传统“陷阱”,薛玲表示:“建信红利精选的量化模型引入波动率因子,在具有周期属性的个股大幅兑现业绩预期使自身波动率迅速抬升后,及时将其调出投资组合,以降低组合整体的波动;同时,基于PB-ROE相匹配的选股理念,将估值与企业盈利综合考虑,争取跳出‘价值陷阱’。”
策略改进的背后,是建信基金量化投资团队一直以来的坚守与突破。团队始终坚持将风险因子暴露控制在较低的水平,着眼于阿尔法收益的可持续性。另外,随着市场有效性的增加,团队也在不断反思自身投资框架的有效性,积极探索Smart 贝塔策略对产品收益的增厚作用。因此,除了传统的指数增强,建信基金量化团队也在积极发展主动量化产品,不断适应市场的投资需求。
把配置权利交给投资者
7年多的基金经理任职经验让薛玲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自己所管理的产品,而是更多地站在全市场的角度考虑,什么才是投资者真正需要的产品。
薛玲坦言,近年来随着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部分资金从银行理财产品转移至公募基金,但其实大部分投资者仍然是绝对收益型需求。对此,建信红利精选将强化配置工具属性,明确并坚持红利低波的投资风格,为投资者争取长期可持续的绝对收益,将配置的权利交给投资者。
谈及新产品未来的布局思路,薛玲表示,海外方面主要关注美联储的降息时点,整体来说美联储降息或将给A股资金流带来显著的边际改善作用,利好权益市场,国内方面也会对相关政策会议内容保持密切跟踪。具体到配置方向上,一是公共事业领域,原先由地方政府、财政承担的普惠性行业可能会迎来涨价,这将是整体现金流重估的重新定价过程;二是随着美联储降息,黄金、有色金属也可能会重新定价;三是目前猪周期基本行至尾声,在未来CPI上行过程中,农林牧渔或存在左侧布局机会。另外,目前港股仍具有较好性价比,且股息率水平较高,新产品将适当参与港股市场的红利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