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3月08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完善制度提高力度 让造假者付出更大代价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 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露头就打

  ● 对重点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重点严打 

  ● 瞪大眼睛,对问题机构、问题企业强化早期纠正

  ● 全力把造假者挡在资本市场门外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露头就打”“对重点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重点严打”“瞪大眼睛,对问题机构、问题企业强化早期纠正”“全力把造假者挡在资本市场门外”……3月6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的发言,系统阐述“严监严管”思路,清晰释放了保护投资者、促稳资本市场的信号。

  在今年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也建议,持续加大对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抓好全链条各环节监管,让造假者付出更大代价,有力巩固资本市场的信任基础,进一步坚定市场参与者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

  抓好全链条各环节监管

  代表委员认为,严把入口,畅通出口,狠抓日常,抓好全链条各环节监管,将在一定程度上扭转长期以来证券违法成本过低的状态。

  “应在严把IPO准入关、吸引真正高成长性、高科技企业上市,增强投资标的的可投性基础上,加强上市公司全过程监管。”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说。

  据悉,围绕严把入口关,证监会在发行上市领域将把防范欺诈发行和财务造假风险作为监管重点,综合运用审核问询、现场督导、现场检查等方式,督促发行人真实准确完整披露信息,全力把造假者挡在资本市场门外。

  在畅通出口方面,为进一步强化资本市场优胜劣汰功能,更好发挥市场供需平衡自我调节机制,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说,应引导地方政府、企业主体及社会公众全面理解企业退市行为。

  加强上市后监管同样重要。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处罚委办公室一级巡视员罗卫表示,将始终保持“严”的行政执法主基调,用足用好证券法、基金法等法律授权,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多措并举提升执法效能,及时回应市场关切。

  严打重大违法行为

  只有对违法违规行为保持足够强度的打击力度,资本市场环境才能进一步优化。代表委员们认为,要持续提升处罚力度,相对违法所得,不能只是“罚酒三杯”,要通过典型案例提升对市场的震慑力。

  “将继续强化证监会监管执法工作,不断提升执法效能,特别是加大对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并为后续的民事赔偿、刑事追责提供良好基础。”罗卫说,一以贯之保持对交易类违法行为高压打击态势,坚决查处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交易行为,维护市场稳定运行。

  不少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代表委员表示,除了让违规者付出“有痛感”的代价,还应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及时性、有效性,对问题机构、问题企业强化早期纠正,对各类风险及早处置,护航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证监局局长牛雪峰表示,为及时查处违规问题,增强监管执法有效性,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建议建立上市公司异常经营线索发现机制。

  据悉,下一阶段,证监会将坚持从严追究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对财务造假、欺诈发行、中介机构失职缺位等违法行为紧盯不放、严惩不贷,强化震慑,助力打假防假;(下转A06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