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佳琳
受2022年末债券市场波动以及今年6月末存款冲量等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出现下滑,银行理财失去了资管行业管理规模的“头把交椅”。当前,银行理财的规模变化备受关注。
上市银行三季报的披露,让部分银行理财的季度数据及产品策略浮出水面。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多家银行理财规模回升趋势显著,“稳”字当头是不少银行及理财公司产品策略的主要方向。业内人士表示,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在四季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理财产品规模持续恢复
“截至11月3日,银行理财存量规模延续10月的整体回升趋势,较上周增长1619亿元至27.44万亿元,为今年以来最高水平,表明当前理财规模持续恢复。其中,理财公司的理财规模环比增长1312亿元至23.33万亿元。”广发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刘郁分析称。
从银行披露的三季报数据来看,多家银行理财规模较上半年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例如,招银理财的理财产品余额由6月末的2.53万亿元增加到2.58万亿元;平安理财的理财产品余额由6月末的8835.54亿元增加到9679.54亿元;南银理财的理财产品规模由6月末的近3500亿元增至超3700亿元;杭银理财的理财产品余额由3354.79亿元增加到3579.73亿元。
据中信证券估算,截至2023年三季末,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约25.9万亿元,季度环比提升约2.1%;其中,理财公司理财产品规模约21.4万亿元,市场份额占比达82.5%。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黄德杰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去年理财产品“破净潮”导致个人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今年一季度尚未完全恢复,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继续收缩。二季度以来存续规模已有所回暖。
资金面阶段性改善
尽管与半年报相比,部分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实现增长,但若将数据与2022年同期相比,则仍有一定差距。以招银理财为例,2022年三季末,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为2.96万亿元。在三季报中,谈及资产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下降8.14%的原因时,招商银行指出,主要是招银理财产品管理规模同比下降。
这并非个例,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多家银行三季报显示,受到资本市场波动的持续性影响,理财产品规模及管理费率较去年同期下降,导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出现下降。以兴业银行为例,该行在三季报中解释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30.36%,这主要是由于老理财产品规模压降及资本市场波动影响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下降。
多位业内人士预计,四季度的理财产品规模有望保持稳步增长。提及原因,兴银理财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海外市场方面,美联储暂停加息,美债收益率大幅回落,有利于全球流动性。国内方面,随着宏观政策陆续落地,前期债市面临的利空暂时出尽,地方特殊再融资债和特别国债发行冲击压力最大的阶段已经过去,央行有望增加货币投放,资金面阶段性改善有望带动中短端利率下行。”
产品倾向“低波稳健”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全市场共存续理财产品36122款,环比增加1191款。从投资性质来看,固收类产品最多,共有32757款,环比增加1326款;混合类产品次之,共有2135款,环比减少149款;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相对较少,合计仅有512款。
尽管银行理财规模回升态势明显,但银行理财的产品策略似乎仍受“破净”余波影响,“稳”是不少机构的首选。以平安理财为例,该公司表示,2023年三季度以来,随着理财市场逐步回暖,平安理财通过深耕渠道、加强与同业代销合作、坚持稳健的投资策略、进一步丰富产品品类、持续强化风险管理体系等举措,推进产品规模稳健增长。
某城商行理财公司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今年以来居民风险偏好较低,较容易接受的就是低风险货币基金或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因此,底层挂钩多只货币基金或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活钱理财”类产品成为不少银行及理财公司竞逐的赛道。
从投资者角度来看,黄德杰表示,投资者首先要清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根据自身年龄、风险偏好、收入水平、资金流动性安排等方面做好理财规划,选择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理财产品。若追求收益稳定,就应该坚持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理性面对短期市场波动。同时,要做好适度分散投资,构建适宜的投资组合,避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