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丽靓
聚焦稳增长,从新、老基建到制造业投资,扩大有效投资正全面发力。4月15日,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司长欧鸿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2个,总投资5200亿元,主要集中在交通、水利、能源、高技术等行业。
“预计一季度投资数据保持平稳增长。”欧鸿称,下一步,将切实落实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各项政策措施,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研究出台新形势下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政策措施,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基建全面发力
扩大有效投资,传统基建火力全开。“目前,‘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有力有序推进,工程整体进展顺利,实现良好开局。”欧鸿介绍,一批重大项目已竣工投产,如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建福清5号、6号机组已建成投运;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如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全线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如沿江高铁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洋山港区小洋山北侧集装箱码头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同时,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民生工程逐步铺开、抓紧实施。
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国家发改委基础司副司长郑剑介绍,1-3月预计铁公水航等交通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约6360亿元,同比增长约9.8%。下一步,将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围绕“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推动相关规划、实施方案、年度项目清单已经明确的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同时,超前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加快《国家公路网规划》《全国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等规划编制,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为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后劲。
中银证券认为,全年公共设施管理投资、交运行业投资增量值得期待,有望对2022年基建投资形成支撑。预计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或为6.5%至7%。
当前,制造业成为稳投资、稳经济的重要支撑。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副司长霍福鹏表示,一方面,要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投资力度,结合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要求,谋划启动重大项目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投资力度,加快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进程,打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要加快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专项行动,聚焦高端新材料、重大技术装备、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药、农业机械装备等8个重点领域,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此外,在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强弱项方面,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副司长孙志诚表示,今年将积极支持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建设;支持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重点支持公办养老托育机构建设,创新性支持普惠养老、普惠托育、普惠幼儿园、全民健身等设施建设。同时,支持残疾人服务设施、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儿童福利院和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优抚医院、光荣院等设施建设。
新基建掀起热潮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内容。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新建5G基站8.1万个,总规模超过150.6万个;千兆网络端口新增54.9万个,总量达到841万个,具备了覆盖3亿家庭的能力。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力,算力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孙伟表示,国家发改委与有关部门一道,大力推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今年以来,全国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中,新开工项目25个,带动投资超过1900亿元。其中,西部地区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6倍,投资总体呈现由东向西转移的良好趋势。
“预计‘十四五’期间,大数据中心投资还将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累计带动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孙伟称,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加快提升八大算力枢纽的影响力和集聚力,有效带动大数据中心产业上下游投资。
据兴业证券测算,政策通过在新基建投资领域发力托底经济的意愿明显增强。据测算,2022年新基建投资的增量约为1800亿元。
积极撬动民间投资
民间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稳定整体投资、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
欧鸿表示,将研究出台新形势下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政策措施,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支持民间投资参与102项重大工程等建设。鼓励引导民间资本采用PPP等方式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提高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便利程度,鼓励回收资金用于新的项目建设。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和专业运营方等,发挥民间投资优势,提升存量项目的资产价值,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
同时,创新投融资方式,丰富民间投资融资渠道。落实和完善社会资本投融资合作对接机制,加强地方政府、企业、投资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重点项目落地。支持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提高直接融资水平和再投资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间投资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