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04版:财富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3月07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博时基金张李陵:
把握价格趋势 捕捉股债机会
□本报记者 余世鹏

  □本报记者 余世鹏 

  

  在风险偏好走低背景下,基民投资诉求从“高收益”转向了“稳增长”,同时将目光转向绩优固收基金经理。

  作为五届金牛奖得主,张李陵目前是博时基金固收投资的主力选手。在近日的专访中,他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他在投资中会根据债务周期逻辑,构建大类资产投资框架,运用久期和杠杆策略获得超额收益,擅于对中长期资产的表现进行分析和判断。他认为,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的政策空间充足,上半年债券市场有货币政策保驾护航,会有良好回报,权益市场也会存在结构性机会。

  把握价格趋势选择优质策略

  张李陵2006年就进入金融行业,目前拥有15年证券从业经验和9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先后在招商银行、融通基金、博时基金、招银理财等机构工作,2014年再次加入博时基金,现任固定收益投资三部总经理兼固定收益投资三部投资总监。他管理的博时信用债纯债基金,2016年至2020年连续五年获得金牛奖。截至目前,博时信用债纯债基金自2013年成立以来的总回报率接近70%,年化收益率接近6%。

  “我会根据债务周期逻辑,构建大类资产投资框架;运用久期和杠杆策略获得超额收益,对中长期资产表现进行分析和判断。”张李陵对记者表示,他的固定收益投资理念以票息收入为核心方向,以利率债进行波段增强,会结合每个阶段宏观周期,以及资产价格趋势,选择相对最优的策略。

  在投资中张李陵会特别重视债务周期、经济周期运行规律,包括资产价格周期的发展趋势,并根据资产价格的表现定期进行策略调整,从中寻找性价比较高的资产,从而提高投资胜率。

  张李陵表示,不仅是纯债基金,当前具有较高关注度的“固收+”基金,也与他的投资框架有着较高契合度。他解释,“固收+”基金不以短期业绩为导向,首要目标是可持续、长期绝对收益。因此,在这类基金的投资管理过程中,要做好回撤控制和风险预算管理,投资信号出现时遵循资产动态配置再平衡策略,减少情绪对于投资操作的干扰,力争让组合回报更加稳定。

  上半年债市或有良好回报

  展望后市,张李陵表示,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的政策空间充足,上半年债券市场有货币政策保驾护航,依然会有良好回报,权益市场也存在结构性机会。

  张李陵说,当前资产价格运行逻辑有所变化。在资产端,随着房地产投资收益的下降,资产配置趋势更多会偏向权益市场。从近几年的现实情况来看,每次无风险利率下行、社融规模抬升,都会带来权益市场显著的弹性机会;在负债端,在打破刚兑背景下,随着理财收益逐渐下降,居民在将目光转向债券基金、“固收+”等稳健收益产品的同时,对权益资产的接受程度也在持续上升。

  张李陵表示,预计权益和固收类资产之间,依然会有交替性的良好表现。“上半年我判断债券市场总体仍是一个做多格局,如果出现大幅度的下跌我会勇敢地加仓,如果上涨到一定程度则会适当降低仓位。”

  权益投资方面,张李陵表示,2022年会紧扣“高景气延续+景气反转”“PPI回落毛利扩张”“‘双碳’趋势”这三大思路来进行组合配置。

  “景气反转思路主要是基于经济‘稳增长’,组合配置会结合货币和财政政策动向,深挖基本面发展预期改善的个股,主要会聚焦在金融、周期等领域;毛利扩张思路,是指寻找发展机遇较好的高景气产业赛道,布局原材料成本下行且需求端量稳定、毛利率环比有望改善的方向;‘双碳’领域的布局,主要是选择有政策支持的科技创新行业。”张李陵表示。

  张李陵说,若把流动性的变化考虑进来,2022年组合配置可能会偏向于价值股,会在适当时候逢低买入,也会关注港股投资机会,比如恒生科技相关标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