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1年08月20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力权益资产配置 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冲刺”

  (上接A01版)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售权益类产品明显升温,共发售8只权益类产品,相比2020年的3只和2019年的1只显著增加。

  除权益类产品外,银行理财子公司还通过发行FOF产品间接参与权益市场投资。截至8月19日,处于存续状态、名称含“FOF”字样的银行理财产品有163款,其中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134款。分析人士称,在银行理财子公司投研能力尚未完全成熟阶段,FOF成为其拓展投资边界主要方式。

  不少银行理财子公司正在积极搭建权益资产投研团队及投研体系。“公司将持续提升固收投资领域的核心能力,同时积极布局权益投资、商品及金融衍生品投资和另类投资等领域。”某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增加金融工程背景研究人员以及更多经验丰富的投资经理。

  “我们正加快研发绝对收益定位和相对收益定位的权益型理财产品,补强理财业务在权益投资方面的短板,打造有特色的权益系列产品。”上述负责人说。

  投资者教育手段要接地气

  一边是银行理财加速净值化转型,另一边则是投资者认知转变缓慢推进。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者教育是一大“痛点”。

  据银行业理财登记中心数据,截至6月底,银行理财投资者大多持有风险等级为三级(中)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其中持有二级(中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最多(占比58.19%),持有总金额最大(占比68.61%),体现出银行理财产品的受众相对厌恶风险。

  “投资者对银行理财的既有印象就是不会亏钱,一亏钱就会投诉,进而影响业务开展。”曾有银行从业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

  某城商行理财子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在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过程中,最大难点在于客户对于净值型和长期限产品的接受度不高,对产品净值波动忍受度较差,下一步公司需在投资者教育、产品培训、营销宣传等方面投入更大力度。

  “投资者经历、专业知识储备、年龄、风险偏好等方面千差万别,理财产品、资产种类差异也很大。银行需要储备更多专业人才,进行专业的投资者教育。同时,需要监管、机构、媒体等多方形成合力。”周茂华建议,投资者教育的手段要接地气,要丰富易懂,针对不同投资者采取不同方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