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机构天下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0年09月15日 星期二 用户中心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以来永续债发行规模逾3800亿元
银行永续债需求弱化概率增大
□本报记者 戴安琪

  据Wind终端统计,今年以来已有21家银行发行永续债,发行规模合计为3811亿元。分析人士称,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不仅能够提升、巩固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也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但需要关注的是,根据资管新规要求,理财整改过程当中资产配置可能出现结构性变化,引致永续债需求边际弱化。

  本报记者 韩景丰 摄

  □本报记者 戴安琪 

  

  发行银行范围扩大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4日,今年以来已有包括中国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在内的21家银行发行23只永续债,发行规模合计为3811亿元。

  从发行主体看,21家银行中有3家国有大银行、2家股份制银行,其余均为城商行、农商行;城商行、农商行占比超过七成。某银行研究员称,今年以来永续债发行银行范围扩大,呈现“由大型银行向中小银行、由上市银行向非上市银行”扩散的趋势。中小银行作为服务中小企业的主力军,通过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不仅有助于提升、巩固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也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从发行规模来看,中国农业银行“拔得头筹”,今年以来两笔永续债发行规模分别为850亿元和350亿元,共计达1200亿元;其次为邮储银行,单笔发行规模为800亿元。发行规模最小的则为湖州银行,为1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3家国有大银行和2家股份制银行发行规模合计达3200亿元。而城商行、农商行中,除江苏银行、杭州银行和华融湘江银行发行规模超过50亿元外,其余均在50亿元以下。

  需求或边际弱化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4.21%,较年初下降0.43个百分点。永续债作为资本补充的重要工具,过去一直受到银行青睐。

  华泰固收团队表示,今年以来,受银行补充一级资本需求、国企有降杠杆考核影响,永续债发行规模和净融资额保持高位。发债主体向信用资质较强的AAA品种及国有企业集中,银行永续债供给尤其多,但需求端出现弱化。中国银保监会近期发布的《关于保险资金投资银行资本补充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和人社部针对年金管理人下发的征求意见稿中,对于永续类型的品种,都要求按照发行人对其权益工具或者债务工具的分类认定。新规使得部分投资人投资永续债券占用权益工具额度,也造成了近期的抛压。6月以来,永续债利差略有扩大,银行永续债尤为显著,估值压力显现。

  天风固收团队认为,5月以来金融监管部门相关政策就永续债记法表述发生变化,叠加理财整改过程当中资产配置可能出现结构性变化,引致永续债需求边际弱化。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 1分 很不满意
    商品样式和质量都非常差,太令人失望了!
  • 2分 不满意
    商品样式和质量不好,不能满足要求。
  • 3分 一般
    商品样式和质量感觉一般。
  • 4分 满意
    商品样式和质量都比较满意,符合我的期望。
  • 5分 非常满意
    我很喜欢!商品样式和质量都很满意,太棒了!
点击星星就可以评分了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