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公司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5年12月16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建产能慎之又慎

 为解决产能不足的问题,长安汽车今年4月22日晚曾公告称,公司拟定增60亿元,其中30亿元投入到长安汽车城乘用车建设项目。位于重庆鱼嘴基地的该项目建成后,将贡献24万辆/年的乘用车设计产能,最大产能将达到36万辆/年。

 不过,长安汽车方面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新建产能是产能严重饱和后“逼不得已”才会去做的事情,公司的优先选择还是挖掘现有产能。自去年以来,通过集团内部的产能调配,以及中国品牌和合资品牌之间的产能调配,长安汽车已实现内部挖潜,消化富裕产能并提升长安汽车自身的产能。

 去年3月,长安汽车以4.4亿元收购由控股股东中国长安持有的合肥长安100%的股权,以较低的资金和时间成本获得其15万辆的整车产能。按照计划,长安汽车未来三年将在合肥长安生产奔奔mini、CX20和悦翔三款车,预计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别实现产销1.7万辆、7.84万辆、9.52万辆。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重庆和北京两个生产基地的产能负担,并保障CS35、CS75、逸动、致尚XT等重点产品实现预定的产销目标。

 同时,长安汽车越来越多地将部分车型转移至合资公司进行代工。原先由重庆生产基地生产的新奔奔去年12月停产,并于今年年初转移至合资公司长安铃木进行代工,3月20日,2015款新奔奔于长安铃木工厂下线。今年3月上市的长安逸动纯电动版原先在重庆基地进行生产,后来也转移至合资公司长安PSA进行生产,今年7月9日,长安PSA逸动纯电动在长安PSA深圳生产基地下线。长安汽车的如此调配,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合资公司的富余产能,另一方面也大大解决了自身的产能紧张问题。

 销量快速增长,产能缺口巨大,长安汽车在产能扩张问题上为何还如此谨慎?杨大勇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解释称,“我们曾经做过一个研究,产能利用率不足是影响企业利润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说实话,新建产能很简单,但是,产能建起来之后,一旦利用率不足,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将会非常之大。所以,我们必须在充分消化现有产能的基础上,才会去考虑新建产能。”

 今年以来,随着国内车市进入“新常态”,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正成为国内车企利润的首要杀手。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182.39万辆和217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0%和3.34%。业内预计,今年国内汽车产销预计在2500万辆左右。但与之相比,2015年中国汽车行业的产能将达到4000万辆,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据来自国际咨询公司IHS Automotive的分析数据显示,中国汽车行业2010年整体产能利用率尚有91%,但预计到2015年将降至68%,已低于70%的产能利用率“红灯值”。

 2002年至2011年是中国汽车业发展的“黄金十年”。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振兴规划,除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之外,国家还将从2009年3月1日起至12月31日安排50亿元资金,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微型客车的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在此带动下,2009年国内汽车销量达到1364万辆,同比大增46.15%,中国一跃成为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使各大车企纷纷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据加拿大温莎大学汽车研究中心发布的《主流汽车制造商投资报告》,2012年全球60%的整车产能新建投资流向中国。从确定投资建厂到工厂投入运行通常需要3年周期,2012年的产能规划将在2015年集中爆发。

 在产能爆发的当下,2015年的国内车市却急转直下,特别是今年4-8月国内汽车销量一度出现连续五个月的负增长,直到今年9月底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再次出台后才得以复苏。不少业内人士还担忧,新一轮的刺激政策有可能影响国内汽车产业淘汰落后产能的进程,未来汽车产能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将更加严重。

 2015年,在国内车市萎靡的背景下,车企利润严重滑坡,库存高企,经销商出现倒闭潮。不过,长安汽车除了调整生产线而保持的战术性库存,整体的库存却在下降。朱华荣表示,目前长安汽车80%的经销商都已经实现盈利。王刚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长安汽车的经销商亏损甚至倒闭的也有,但都不是因为经营的问题,而是因为乱投资其他领域造成的。”在国内车市进入“新常态”,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的当下,长安汽车的选择不禁令人深思。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