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12月02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效机制缺位

 在APEC空气质量“保卫战”结束第一天,11月12日,山东省环境监察总队副总队长发了一条微博,其中写道:“过去十天,为保首都一年蓝天,奔波3000多公里。衣带渐宽人憔悴,强化监管终不悔。”

 11月初召开的APEC会议期间,治污督查连同企业停限产、机动车限行一起,成为守住“APEC蓝”的三大“利器”,上述感叹也是京津冀众多环保部门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

 邢台市环保局一位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从11月1日到11日,他们会同公安部门每天穿梭于邢台市大大小小的工矿企业,看到哪家冒黑烟就喊停,行程也超过2000公里,丝毫不敢懈怠。

 不过,燕山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宋来洲对记者表示,这些行为要想常态化并不现实。APEC会议成为一段时期以来京津冀各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的一次大考,尽管社会各界看到政府铁腕治污的决心,但也凸显出当前治霾长效机制的缺位。

 在宋来洲看来,完善长效机制虽然是项系统工作,但可以从点滴做起。比如,就污染监管来讲,比较理想的状况应该是环保部门通过庞大的企业污染排放物在线监测网络来严防污染大户超标排放,并在此基础上要求企业定期公布污染物排放数据供公众监督。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对记者指出,今年开始实施的新《环保法》也将企业定期向社会公布污染物排放数据列为法定责任,因此,随着新法深入落实,希望可以公开更多企业排污在线监测数据,以形成全社会合力监督的长期氛围。

 然而在上述保障APEC空气质量总结会上,各地对于未来治污措施常态化的表态,多集中于机动车限行、散煤及秸秆禁燃等技术操作上,对于长效机制的思考少有提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