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公司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9月29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谁来拯救中钢

 “中钢集团数百亿贷款本息逾期”风波被引爆后,“国资委将向中钢集团注资200亿”的消息也随之传了出来。一前一后,似乎符合央企在遭遇危机时被国资委拯救的逻辑。

 2008年,三大航空公司遭遇亏损,国资委曾先后注资。2011年,中远集团巨额亏损104.48亿,市场上更是有“中远集团向国资委申请100亿注资”的传闻曝出。除了有先例之外,根据相关规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可以用于国有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央企业灾后恢复生产重建、中央企业重大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境外矿产资源权益投资以及改革重组补助支出等。

 但是,中钢集团一高管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0亿的事不可能,这么大的款项成立个新公司都够了,国资委不可能给集团注资200亿元,可能会给一点,但是不会给那么多。”

 祝波善则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站在国资委的角度,有些央企遭遇困难时确实应该伸出援手。但是,中钢走到今天,有着深层次的原因。简单的注资,作为一种短期行为,并不能解决它的问题。我觉得其出路还是被兼并重组,在重组改革的背景下,国资委才会考虑注资。”

 刘海涛也指出,“中钢集团的未来有三种可能。一是这样下去,那肯定不行;二是破产,没这个必要;三是重组,这是最好的出路。”

 站在十字路口上,中钢集团被兼并重组的可能性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但是,赵方宽表示,“怎么重组?员工安置问题谁来解决?你还要看看它的资产负债率到底有多高?在银行的贷款到底有多大?把这两个问题弄清楚,就知道它能不能重组,怎么去重组。”

 今年6月份,中诚信评级出具的中国中钢股份有限公司的跟踪评级报告曾显示,“2013年中钢集团资产负债率达93.87%,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404.74亿元,利润总额1.35亿元。目前看来,中钢集团资产负债率很高,经营面临很大流动性风险。”但是,包括赵方宽、刘海涛在内的多位人士均指出,以上数据有很大的水分,中钢集团眼下的情况要严重得多。在这一问题没有搞清楚之前,中钢集团被重组还只能停留在理论上。

 2013年前后中钢集团被传将被五矿集团重组却无疾而终,当时市场就普遍认为重组最后不了了之的原因是中钢集团的资产质量太差。现在看来,问题远不是那么简单。“中钢的重组确实涉及到包袱谁来背的问题。国资委应该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中钢下属的一些公司也可以适当地破产重组。另外,国新公司2010年底成立后,作用一直没有发挥出来,下一步应该充分发挥其在央企并购重组中的作用。”祝波善表示。

 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情况下,中钢集团眼下只能选择自救。中钢一位高管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在贾宝军被免职后,原集团党委书记兼股份公司总经理徐思伟接任贾宝军的职务,原集团党委常委兼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刘安栋接任徐思伟的职务。徐思伟现在是集团总裁、法人代表,兼股份公司董事长,刘安栋现在是集团党委书记兼股份公司总经理。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会对集团进行改革。”

 赵方宽表示,虽然中钢集团的资产质量之差备受诟病,但对徐思伟来说,也并非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虽然中钢集团问题很多,但我一到中钢的下面去,就非常有信心。它下面都是金子,比如马矿院搞的新型材料玻璃微珠非常有前途,附加值很高。再比如河北的邢机,它专门搞钢铁冶炼的轴,占全国市场70%左右的份额,也非常不错。”

 他同时指出,“中钢集团还是有希望的,下一步要突出重点产品,把盈利的好好做做,亏损的就剥离。说白了就是把赚钱的资产留下来,该整合的整合,打组合拳,集中精力。那些属于计划经济时代留下来的,又是亏本的,采取改革的办法把它剥离出去。”

 2011年贾宝军上任时,国资委曾对新的领导班子提出三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切实抓好公司当前生产经营,立足做强做优,积极稳妥地解决重点问题,推动中钢集团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形成规范、高效、科学的决策和运营机制,向世界一流企业看齐;三是要坚持“四好”标准,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党的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年后的今天,徐思伟上任后或许会发现,自己要面对的其实还是这三方面的问题。

 “思伟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赵方宽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但被问及徐思伟是否能改变中钢眼下的局面时,他表示,“还是挺难。”

 中国证券报记者致电徐思伟,徐思伟让集团新闻发言人联系了记者,但截至记者发稿时,中钢集团并没有新的回复。中国证券报记者致电国资委改革局相关人士则一直未获回应。(本报记者王颖春对本文亦有贡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