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05版:本周话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7月28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富裕”后的隐忧

 随着基金子公司借助通道不断“富裕”起来,外界对子公司这种主要盈利模式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忧虑随之增加。

 有机构统计,2013年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占比高于券商和信托。在有些人看来,万分之几的通道费只是鸡肋,但在基金公司看来,这却是个香饽饽。据了解,有的基金公司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实现盈利就主要依靠子公司的通道业务。老李透露,拿票据业务来说,某股份制银行北京的一家营业部一年在票据业务上的利润能达到20多亿元。“银行随便分一点,都是很大的规模。这相当于银行送钱来的业务,没有很好的关系可是拿不到的。”

 “你说通道业务有没有风险?首先得看谁来做了。”老李对银行系基金子公司的通道业务显然不担心。他介绍,风控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其实,事前的公司审查之类是由银行来完成的,子公司对公司的情况不了解,基金子公司的风控主要负责的是事中和配合银行做事后的风控,通道业务做的就是委托贷款的活。“如果出了事,子公司肯定兜不起,银行兜不兜就看银行了。如果是银行系的,那银行肯定会兜,如果没有银行或大集团的背景,出了事那就不好说了。”

 有研究人士表示,从最新出台的监管政策来看,监管层出于防范行业系统性风险的考量,对通道业务表示默许。目前,大量资产管理机构主动管理能力欠缺而通道占比过高,若“一刀切”地叫停通道,盲目发展主动管理业务,在经济下行周期可能问题会更多,更可怕。所以,监管层退而求其次,选择“自扫门前雪”策略,要求通道可做,但责权要明确。

 即使有大股东“靠山”,但迅速膨胀的业务,对基金子公司的风控能力无疑是个重大考验。据了解,目前子公司在项目风险控制上,多数只设立了投资决策委员会,极个别的以主动管理为主的子公司,才会再专设风控委员会。

 格上理财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燕娱表示,基金子公司做通道类业务主要面临三大问题:一是权责不清,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出现银行、基金子公司相互推诿的情况;二是资管规模扩张太快,意味着风控方面相对薄弱;三是基金子公司自身实力有待加强。尽管是通道,也算是背负几万亿元的风险,无异于小马拉大车,很容易翻车。

 钱景财富也认为,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过大,会面临更大的刚性兑付和道德风险。由于部分地产项目并不符合信托公司合规和风控的硬性要求,而基金子公司却可以突破相关标准,这样可能会出现项目不能如期兑付的问题。基金子公司本身的风控能力相较信托公司要弱,运作的项目出现风险的概率加大。此外,与信托公司相比,基金子公司普遍存在人才和经验匮乏的问题,加之盲目扩张,对于项目的把控力度较弱。

 “其实大家心里也都清楚,长远来看,通道业务的价值会越来越小,过度依赖通道业务不利于打造核心竞争力。”老李以票据业务为例,坦言,票据业务的季节性很强,通常在半年或年终时,每次只持有短短一段时间,却耗费大量人力而且利润微薄。事实上,非银行系的子公司今年的票据业务增速也在放缓。

 “不过,做主动投资等利润高的业务,对子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要求更高。现在有的子公司在地产项目上是做得比较激进,有的四证不全就敢做。此外,有的子公司还做做资金池业务。其实资金池要求子公司有较高的管理能力,还要有很强的募集渠道,资金端和资产端都要有比较强的能力。”老李介绍,识别子公司的产品是不是资金池产品,可以看看是不是发行期数很多,是不是接连发。根据该条件,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的确有银行系基金子公司的产品符合该特点。某银行系基金子公司一个系列的专项资管计划,自2013年3月以来,发行的期数已有一两百只,2013年全年发行规模就超过1000亿元,投资范围包括普通债权类资产、基金、私募债、强增信类产品、股权质押回购产品、存单质押产品等创新产品。

 “无论做通道、做主动地产还是做资金池,都到了子公司该提升自己管理能力和风控能力的时候了。”老李感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