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公司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7月24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行业政策曙光初现

 覆盖中国大江南北三分之二版图的干细胞库,是孟利宁看好中源协和“无可替代”的决定性因素。不巧的是,这一点却激起李明的不满:“公司业务长期处于干细胞存储的初级阶段,向干细胞药物和移植治疗等中下游产业端延伸这么多年一直止步不前,让人生疑公司是否专心主业。”

 中源协和副董事长王勇给出的解释是:在中国做干细胞工程真的很难,它本身是高科技行业,前期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我们是上市公司,又要投入,又不能亏损,我们不能全力地科研投入,得兼顾上市公司的利润,最后只能在保持低利润的情况下,完成整体项目的推动,做起来真的很难。

 在吴明远看来,产业链延伸未获突破,更大的阻力在于政策缺位。“不是公司不努力,是政策大环境所限。公司在干细胞药物上的技术储备已有多年,但还在等待政策出台的临门一脚。”

 辽宁省糖尿病治疗中心院长冯世良用一则打油诗描述了国内干细胞产业的发展现状:科技部门奋力抢跑“鼓励干”,卫生部门紧闭双眼“不让干”,药监部门眼盯美国“看着干”,学者专家崇尚信仰“大胆干”,企业老板趋利避害“晕着干”,医疗机构追名逐利“偷着干”,美容机构胡说八道“忽悠干”,数万患者被做白鼠“花钱干”。

 冯世良的说法得到北京协和医学院社科系副教授睢素利的呼应。她介绍,中国干细胞研究发展至今,除造血干细胞治疗血液疾病外,尚未有任何一家医疗机构的干细胞治疗得到监管部门的受理或审评。开展干细胞临床应用的医院,均属于试验性临床研究。在干细胞治疗监管方面,国内缺乏专门的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和临床前研究的相关技术指南,难以正确引导和规范干细胞制剂的相关研发。

 作为中源协和的同行,深圳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祥也“吐槽”说,从2007年开始,国家药监局不受理干细胞相关产品,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同期,美国FDA却批准了100多个临床二、三期干细胞产品,欧盟也批准了40多个。“我们国家到现在还不受理相关产品,这对于企业来说是很大的风险。”胡祥表示,国家的不受理,使得企业的科研成果不能产业化。“未来要真正产业化,要允许产品到市场上销售,关键还在于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建立。”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业内权威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于2013年3月下发的关于干细胞临床研究、应用的管理制度的征求意见稿有望在今年内出台。这套制度包括《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和《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和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三部法规将分别针对干细胞临床研究、制剂制备、研究基地管理等进行系统规范。

 上述三大规范文件一旦出台,有望填补国内在干细胞研究制备监管领域长期存在的空白。“这套制度的出台将意味着干细胞应用放开,中源协和肯定能最先受益。首先是行业准入门槛大大提高;其次是干细胞药物的临床试验申报将有据可循,干细胞药物的审批进程也会加快。”吴明远这样判断。

 ▲

 ▲

 ▲

 ▲

 ▲

 ▲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