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02版:基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5月19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财通资产全力应对光耀项目危局
类信托业务风险暴露引发关注
□本报记者 田露

 □本报记者 田露

 

 财通基金子公司财通资产近日不慎“踩雷”,受光耀地产日前资金链告急的影响,“财通资产——光耀扬州全球候鸟度假地特定多个客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运作与收益兑付或受牵连。作为基金子公司明确爆出的“风险第一单”,该事项引起了业内外的关注。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财通基金子公司获悉,财通资产的光耀项目处理小组已和该“一对多”专户产品的客户密切沟通,并拟定了相应风险处置预案,包括项目公司股权收购、债权转让和资产处置变现三种方式,以确保投资人能收回本金和收益。

 多管齐下力争项目兑付

 在业内人士看来,财通资产的这一“一对多”资产管理计划,实际上就是连接房地产项目的一种“类信托”融资业务。从可查到的资料来看,财通资产与光耀地产合作的这个“扬州全球候鸟度假地”项目,紧邻扬州太阳岛国际高尔夫俱乐部,地处1700多亩的森林湿地环抱的中心点,有意打造为一个高端、特色旅游度假目的地。

 这个资管计划的规模及收益情况,目前则受到更大的关注。从财通资产此前披露的信息来看,该计划于2013年12月成立,总规模2.5亿元,每个客户的起购金额不低于100万元,投资期限为24个月,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针对出资金额不同的三类客户,分别设定为10.8%、11.2%和11.5%。

 由于产品发行时约定每半年分配收益,到期兑付本金,这意味着今年6月,向投资人支付所对应的半年收益的时点马上来临。不过关于这点,财通资产已明确向客户表示,兑付目前的收益不存在什么问题。

 “据我所知,财通资产与这个项目相对应的账户上目前还余有1.3亿元左右的资金,也就是说,募集到的钱不是一下子就投入到光耀地产的项目里去的,因此兑付客户的收益方面,应该说基本上不存在障碍,现在的问题就是要切实推进多套预案以保障投资人的资金安全及预期收益。”一位接近财通资产的人士向记者透露了一些情况。

 由于手中还有底牌——扬州度假地项目所抵押的土地,财通资产及其母公司财通基金表现得相对处变不惊,财通资产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仅抵押的土地一项,其评估价值就已达到5亿元,处置变现足以覆盖资管计划投资人的本金和预期收益。

 但土地资产的变现所费时间相对较长,对此财通资产在致投资人的说明函中表示,目前的风险处置预案中,还包括了股权收购、债权转让等其他方式。换句话来说,就是寻找其他机构来给光耀地产扬州项目接盘,或是直接转让这个资管计划的债权,让新的受让方来实现对投资人融资本息的偿付。

 “主要是寻找一些有收购意愿的大型房地产开发集团或从事房地产并购业务的基金,现在光耀项目处理小组已经和多家机构进行了沟通和洽谈。毕竟,项目地三江交汇,又在一个新建的大型水上乐园边上,周边还有高尔夫球场,对不少地产企业而言确实具有吸引力。”财通资产的一位内部人士说道。

 “类信托”风险须防范

 财通资产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从该项目风波初起时,他们就站在主动处理的一面,不是拖延、掩盖风险,而是力争及时向客户提示风险,以化解危机,也积极向监管层汇报最新项目进展。

 “我们每个项目都有负责小组,在这个项目上是我们通过各方面信息,注意到光耀地产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第一时间和客户沟通,并且主动在子公司网站上提示了风险。”上述人士说,之所以采取这种积极主动的处理方式,主要原因还是子公司的项目团队经验都比较丰富,对已投项目有比较严格的日常管理措施。

 尽管风险处置工作目前正在财通资产的掌控下稳步推进,但子公司这边也不是没有经验教训。

 “以后合作的地产公司,要在‘百强’中再选大品牌,另外就是要做更多投向刚需盘的业务,因为这样的项目资金回笼速度较快,更好控制风险。”财通资产的一位内部人士这样说道。据记者了解,其实财通资产在选择交易对手时也一直坚持以全国房地产百强企业、上市房企及地方龙头为主,但没料到这次在光耀地产项目上“踩雷”。

 “其实房地产融资业务相对其他业务类型来说,可以说是最安全的。为什么呢?一是地产项目抵押很可靠,二是企业的商业行为更好追踪、落实,反倒是和一些地方融资平台追偿起来很有困难。”北京一家房地产融资公司的项目经理发表了这样的看法。去年以来,这位项目经理已数次南下上海,和多家基金子公司联络房地产融资业务。

 但也有一些基金业内人士表达了异议,他们认为,中国地产行业中长期来看都处于下行通道之中,如果基金子公司在这方面的业务比例过高,势必形成今后的隐患。

 “接下来不排除还有别的基金子公司会爆出类似风险事件,财通基金的这个项目危局,如果能处理得妥善得当,倒也为其他同业提供了一些经验与示范。”一位基金行业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