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观点与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3年09月16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杠杆加库存支撑短期经济复苏
□刘海影

 □刘海影

 

 中国经济可以从两个周期框架来观察:债务周期与库存周期。库存周期较短,约3-4年,债务周期较长,一般超过20年。简单而言,可以把债务看作过剩产能的金融映射。所谓债务,即未来需要兑现的支付承诺;所谓资产,即能够带来未来一系列收益流的设施设备。负债者依靠后者提供的未来收入流兑付未来需要兑现的支付承诺。投资没有产生预期的收益,企业就可能不得不更加依赖外源式融资。我们的研究发现,超过一定阀值之后,过剩产能与债务规模呈现正相关关系,即过剩产能越高,债务规模越大。

 按照同样的模型计算,目前中国经济过剩产能超过30%,达到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前的韩国,或者1989年经济泡沫崩溃前的日本的水平。不仅生产性投资过剩,基建投资过剩程度更甚,证据是基建投资的边际产出低于制造业投资,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过剩产能压低了投资回报率,上市公司资产回报率(ROA)降低到3.5%的历史低点,比其历史高点9%的下滑幅度巨大;非金融上市公司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与债务规模之比降到6%(高点20%),甚至低于贷款成本。如此压力下,大量不具备合格投资回报率但拒绝退出的企业沦为僵尸企业,依靠融资维持生存。

 很明显,中国经济仍旧处于加杠杆运动中。过剩产能、低投资回报、大量投资构成了正反馈循环,目前的投资增速仍旧远大于GDP名义增速,过剩产能不断累积,对投资回报率施加压力,需要更多的外源融资来支持投资与僵尸企业。货币并不存在空转,各类金融创新不外乎是将资金以规避监管的方式传递给融资方,融资总量增速高于GDP名义增速。

 加杠杆动力最强大的有三个经济部门:过剩产能行业、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前者是不加就死,企业或者企业背后的地方政府会变着方法加上去;地方政府加杠杆只有好处无需负担成本,融资冲动强烈;房地产行业利润高、现金流低,加杠杆有必要与能力。换言之,加杠杆为必然趋势,无关乎央行态度。央行能够选择的是影响加杠杆的利率高低。

 库存周期是另一股推动经济复苏的力量。新一轮库存周期诞生于2012年10月,但由于债务杠杆率过高、过剩产能过大、投资回报率过低,本轮加杠杆力度薄弱。虽然薄弱,仍旧存在,证据是PPI增速从去年9月的-3.6%回升至8月的-1.6%。企业正在修正其前期过分压抑的预期,加库存会自我实现。

 加杠杆与加库存两股力量支撑中国经济复苏,下半年很可能好于上半年,2013年整体增速应该在7.8%-7.9%左右。出口与进口有望在目前水平稳定下来,令外汇占款出现恢复性上升。同时,融资需求会推动市场化利率继续走高,PPI将在数月后转正,CPI将继续缓缓上扬。企业利润已经出现触底,未来可能继续反弹。

 然而,经济增长的重大不确定性在于,上述债务周期的正反馈循环何时走到终点?地方政府与国企的非约束性,令资源错配维持并扩大,但清偿性问题无法永远依靠展期解决。自利的个体将会寻找到系统无法维持的转折点,届时展期将无法顺利进行。2013年经济不会出现大问题。但随着2014年加库存力度降低,通胀升高,经济可能进入所谓的滞胀阶段,增速将低于今年。假如2015年库存周期出现逆转,经济增速将会大幅下滑,到时恐怕风险会逐一暴露,“水落”只能导致“石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