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财经风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3年08月20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资金土地掣肘 勿走铺摊子老路

 但投资无疑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和用地投入,园区建设尤甚。

 全面铺开的基础设施建设背后是巨大的资金支付压力。有专家预估,2012年-2020年间,兰州新区可能存在数百亿元的资金缺口。其中,土地收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是资金需求的大头。而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土地出让金、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和其他社会资金等。

 更严峻的考验是,目前,兰州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采用了延缓政府还款的BT模式,未来几年将面临回购资金支付高峰,资金缺口可能不小。而彼时新区正面临资金本不足、现金流少、作为主要抵押物的土地价值尚未提升等困难,短期流动性风险不容小觑。如果未来产业亩产创收能力和土地价值不能提高,中期资金链断裂风险依然存在。

 甘肃省已明确设立兰州新区开发建设专项资金,由省政府和兰州市政府按7:3比例筹集,每年10亿元,共5年50亿元。此外,根据新区税收返还政策,2012-2020年预计能为新区提供75亿元税收返还。尽管如此,相对于新区建设的巨大资金需求以及短期支付压力而言,这显然是杯水车薪。

 兰州新区财政局局长牛成喆表示,新区融资特别注意风险和成本控制,未来要控制BT模式,在国家财政、银行贷款之外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开拓企业债、保障房私募债、产业基金等多元化融资渠道。

 一些专家建议,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以积极争取开发性金融及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对已建成项目实施租售结合和融资租赁,充分利用融资担保、信用担保贷款、特定收益权质押贷款、企业年金等诸多方式保障基建,适当减少BT模式的应用;在产业发展方面,则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建立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发展基金,推动新区企业上市。

 此外应以兰州新区城投公司为载体,培育政府主导的融资主体,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注入现金、股权、土地、矿产资源、特许经营权及专项规费收入等有效资源,将新区城投公司打造成为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投融资集团,不断提升直接、间接融资能力。同时,加快多元融资主体建设。根据实际需求,引入省级投融资主体,形成道路交通、给排水、供热、房地产开发、产业发展等多元化投融资主体。

 “目前,我们也在与各类机构接触,直接融资的形式不少,但真正进入实质阶段的很少,主要还是依赖银行贷款,主要集中于项目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兰州新区城投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信托、基金要求的资金回报比较高,都在12%以上,大大超过了我们的承受范围。截至目前,我们的银行贷款余额在30亿元左右,流动资金贷款要求成本在6.9%以下,长期贷款至少在8%以下。”

 除了资金难题,土地也是城镇化建设中一道不能回避的槛。“近期国土部门要来检查土地使用情况,我们都在紧张地准备材料。在耕地占补平衡原则下,新区土地利用空间拓展面临很多困难,但红线不能逾越。”兰州新区规划和国土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为了拓展土地使用空间,兰州新区争取到了国土部关于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得到了首期20平方公里的开发利用指标。新区已与重庆斌鑫集团、甘肃美加、甘肃国投等多家公司签订协议,对这些未利用地进行开发。

 此外,新区积极探索“飞地”园区建设,既缓解周边生态敏感地区交通区位制约等土地利用瓶颈问题,又强化区域协调效应。

 而放眼兰州全局,老城区的无地可用和工业项目污染问题倒逼这个老工业城市加速转型,与推动新区建设相融合的则是“出城入园”战略。当地政府以专项基金、土地融资等多种优惠措施鼓励企业搬迁入园。

 但新区建设不能重蹈过往造城运动的覆辙。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张平认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其聚集-效率的产出功能,而不是需求带动功能。如果一个城市建造后,没有聚集效益推动的高效率产出,这个城市是会死去的,所有建筑都会变为废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