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公司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3年06月19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暧昧的对抗
李若馨

 ■记者手记

 ST宏盛与山西天然气的重组闹剧,终于有了一个看似“阳光化”的收尾:ST宏盛认为重组失败系对方迟迟不能提供正式的重组进展文件,而山西天然气则认为宏盛方面附加索要“壳费”阻断了重组之路,各执一词,未有定论。

 在18日召开的说明会上,山西天然气一方的代表一边近乎气结地朗读了ST宏盛方面发去的额外索要“壳费”的短信内容,一边对于ST宏盛对其从未向上市公司发送有中介机构盖章确认的重组进展报告不做直接回应。ST宏盛的代表对于重组流产的态度则显得更加大而化之,“不是一个帅、一个美就能顺利走在一起,重组不成有双方风格不合的因素。”

 无论说明会上的三方(包括独立财务顾问:海际大和证券),尤其是ST宏盛与山西天然气在语言上有多么强烈的对抗,但可见的事实是——虽然双方都认为是因为对方的因素造成了整个交易的失败,但面对最终付之东流的努力,双方又默契地没有选择法律手段,而是默认了重组方案的最终流产。

 为什么?回顾一下ST宏盛的重组脉络也许会有所体悟。

 ST宏盛如今能具备一定的“壳价值”,多亏其在2012年初抛出的破产重整方案。根据方案,ST宏盛通过资本公积转增清偿债务的同时,引入战略投资者,以换得战投置入具有盈利能力的经营性资产,从而公司将阶段性解决持续经营能力问题。不过,ST宏盛最终引来的战投张金成及其带入上市公司的“续命”资产,均硬伤累累。中国证券报曾于2012年3月连续多篇报道质疑张金成的战投身份、莱茵达租赁的并表瑕疵等问题。

 事实上,正是仰仗这一续命资产,让ST宏盛勉强搭上上交所恢复上市的末班车。

 但单纯依靠续命资产的置入,并不能满足监管层恢复上市公司需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要求。因此,ST宏盛就与同病相怜的*ST北生双双在2012年的最后一天抛出重组预案,意图打消监管层的疑虑。从两家公司顺利恢复上市的结果来看,他们的目的达到了。

 但ST宏盛与山西天然气的联姻还是显得太过仓促。因为就在2012年7月,ST宏盛的潜在重组方还是A股“绯闻重组王”——赣州稀土。

 “双方的合作究竟有多大的诚意,仅听他们在说明会上的表态还是片面了。”一位投行人士表示,如果双方都认为重组的最终流产对方需承担主要责任,尤其还互认有违约情况发生,完全可以诉诸法律保障自身权益。尤其对于ST宏盛来说,如果确实是山西天然气方面未能按照约定时间给出重组进展说明,诉诸法律,要求山西天然气做出违约赔偿,才是对公众股东利益最有效的保障。对山西天然气来说,亦然。

 但时至今日,我们能看到的只是ST宏盛一方深深的惋惜,以及山西天然气一方“在哪儿摔倒在哪儿爬起”的择壳再战的决心。

 在这一场暧昧的对抗之后,交易双方选择了“伤心不伤身”的从头再来,却留下二级市场“伤心更伤身”的连续11个“一”字无量跌停。(李若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