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百家争鸣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1年11月05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保资瞭望台
大行情的周期
海康人寿投资部经理 刘思恩

 □海康人寿投资部经理 刘思恩

 

 最近和一个朋友聊股票,他冷不丁来了一句:2008年后,已经三年多没有像样的牛市了。我愣了一下,细细想来,不由得感慨起来。这个朋友是半生不熟的股民,入市五年,赶上了从1000点到6000点的超级大牛市,也遭遇了2008年的特大熊市。有过这种经历的投资者,涨一倍的牛市在他们眼里也是毛毛雨——诸如2009年的绝地反弹翻倍行情。

 相比之下,我这个老而不朽的投资者,越来越小家子气,最近几年一直在寻找一些赚10%-20%的机会,比如2009年下半年后的新股、今年的高折价封闭式债券基金、分级债券基金等。其实长线而言,再好的股市里年均能赚20%已经很爽了。加上个人的正常收入积蓄后的追加投资,持续个20年到30年,这个投资者在退休时至少应该是个经济宽裕的中产阶级了。当然,很多做股票的朋友志不在此,而是有更远大的野心,那就道不同不相为谋了。

 不过,这个朋友说到三年多没大牛市了,让我进而想起牛熊市的周期问题。笔者是1994年开始接触股票的,回头看看这十七年,直感每隔四年左右会有一次大牛市。比如1996年的特大牛市后,过了四年才又有一波很“爽”的单边牛市。而2001年做头后,又要熬四年才等到2005年的股改行情。

 为什么会正好有这个四年的间隔呢?当然,很多人喜欢用经济周期之类的理由去解释,但我更喜欢用财富再分配的角度去看问题。股市作为财富再分配的工具,有时是在做客观的、随机的、不可知的运动,但相当多的时候,是被人的主观欲望、权力、动机在支配着。

 股票涨得太高以后,浮盈丰厚的人就想卖出兑现,换来现实物质生活的升级和享受,上市公司也会乘机在高市盈率时搞增发融资,让二级市场冤大头们来买单。这种行为多了以后,股市就步入熊市,热昏头的人们逐渐开始理性和冷静,进而冷静过头,变成“受伤害幻想症”、“低市盈率怀疑症”、“割肉强迫症”等。这时,靠老股民们已经无法形成大行情了,所以需要几年的时间,在社会上培育一批新人。不仅要培育他们的财富积累,也要培育他们似是而非的理财知识,以及逐渐增长的信心和野心,这些都将成为下一轮大牛市的必需品。

 2012年快来了,离2008年正好是四年。大牛市有没有可能被孕育出来呢?从宏观经济来看,大环境依然是隐忧重重,许多企业日子不好过;但好处是过紧的货币政策估计将向宽松转化,加之市场里的闲钱本来就不少,管教少了很可能又要四处出击。这会不会是牛市的“天时”?由于2011年的下跌,尤其是三季度的紧缩和信用危机恐慌,很多股票市盈率、市净率极低,中线技术图形也超跌,又会不会是“地利”?最后,四年了,也该孕育出一批新的愣头青投资者了,这是不是“人和”?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还有没有搏一次牛市的勇气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