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辉
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但科技板块人气快速攀升。其中,智能驾驶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不仅在商用落地出现加速态势,也在近期获得私募机构的重点关注。多家私募机构表示,近期萝卜快跑等无人驾驶车辆较大规模投放市场,智能驾驶的商业化进程正显著加快。从中长期来看,这一产业的长期成长前景值得持续看好。
商业化进程加速
近期“萝卜快跑在武汉投放数百辆无人驾驶网约车”的消息,不仅引起社会热议,也成为私募机构、创投机构的关注焦点。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一动向意味着智能驾驶商业化进程的加速。
凯联资本产业研究院院长由天宇称,萝卜快跑在武汉进行较大规模的无人驾驶车辆投放,“正是推动智能驾驶产业发展决心的一种体现”。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包括萝卜快跑以及海外多个智驾系统的落地,大大提升了产业界在这一领域发展的决心和信心。2020年之前,投资机构对无人出租车曾经抱有非常高的预期,但实际上的业务和技术进展低于预期,而近期萝卜快跑在武汉的较大规模投放,也使得投资机构对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确定性和前景有更积极的展望。此外,相关车辆的运营和落地,也有助于大众逐步接受智能驾驶未来真正走入市场。
辰韬资本执行总经理贺雄松进一步分析,萝卜快跑等无人驾驶网约车在武汉等地的持续快速落地,本身对智能驾驶产业就是“一波很好的宣传”,大众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实际进展有了进一步的认知,也会有力促进“资本和政策对智驾产业的加持”,从而加快行业的发展。贺雄松认为,当前国内智能驾驶产业正在分场景、分梯次进入商业化的节奏,部分相对更难的场景也有了更清晰的落地预期,而城市配送、无人港口等场景目前也已经实现了商业化复制。
万亿蓝海前景广阔
从智驾产业的发展前景和产业基本面维度来看,多位受访人士普遍认为,该产业的长期“变革性”优势突出,且具有极大的市场规模和成长前景,可在中长期予以重点关注。
贺雄松表示,结合近期的产业落地动态来看,智能驾驶产业中长期的增长趋势非常确定,重点看好“自动驾驶特定场景”如矿山、城市配送、港口等率先商业化领域的增长机会。在此之中,产品与技术领先的企业、能够取得实质商业化进展的企业,可能更有成长前景。
上海某头部股票私募的基金经理认为,中国目前在智能驾驶领域处于全球第一梯队,市场规模大、公众接受程度相对较高,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并且已经产生了一批技术领先的科技公司,未来有望引领全球行业发展。从市场规模、产业变革等方面看,无人出租车从长期来看是万亿规模的市场,并会极大改变消费者的出行习惯。
从产业链上看,包括软件算法、车载硬件(如芯片、传感器、执行器等),以及运营端、车路协同等方面,都将有很大的增量。特别是在“单车盈利模型跑通之后”,还会衍生出更多的商业模式,这些增量的方向值得长期看好。不过,当前智驾产业仍处于产业发展的早期阶段,资本市场的反映更多体现在“主题投资”,落实到业绩层面可能还需要一定时间。
关注细分领域机会
从具体结构性机会和投资策略来看,和谕基金创始人、基金经理笪菲表示,近期“萝卜快跑”引发了社会对智能驾驶的广泛关注,相关领域研发进度和商业化的进程开始加速。但值得注意的是,未来智能驾驶技术的尽头一定是安全、低成本、高效三者兼备,目前在技术路线和降本增效上,并没有进入竞争的阶段。
在此背景下,笪菲认为,为了解决低成本和高效两方面问题,智能驾驶的硬件降本和软件优化齐头并进是必经之路。因此,其在核心增量零部件中,重点看好域控制器及智能座舱相关的细分产业赛道;在软件智驾解决方案中,当前看好与特斯拉有关的A股核心零部件公司的先发优势。从不同场景的商业化落地来看,笪菲认为,商用车的落地速度可能会优先于乘用车。例如,未来城市中无人驾驶公交车也可能成为落地较快的局部场景,国内的公交中大型客车制造行业值得关注。
丹羿投资基金经理朱亮进一步总结,智能驾驶的产业链环节主要包括:上游零部件厂商(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整车厂、算法提供商(自动驾驶技术)以及运营服务方等。由于目前智驾产业还处于早期阶段,技术、商业模式和政策环境还没有完全成熟,未来智驾产业一旦全面爆发,上游零部件厂商的基本面和业绩弹性预计会更大;从长期来看,下游运营平台则可能产生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预计会在智驾产业链中获得较大比例的利润,值得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