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81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代码:601226                                                  证券简称:华电重工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季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保证季度报告中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一季度财务报表是否经审计

  □是 √否

  一、主要财务数据

  (一)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二)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对公司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一一非经常性损益》未列举的项目认定为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且金额重大的,以及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一一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三)主要会计数据、财务指标发生变动的情况、原因

  √适用 □不适用

  ■

  二、股东信息

  (一)普通股股东总数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

  持股5%以上股东、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因转融通出借/归还原因导致较上期发生变化

  □适用 √不适用

  三、其他提醒事项

  需提醒投资者关注的关于公司报告期经营情况的其他重要信息

  √适用 □不适用

  2024年1-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75亿元,同比增加41.5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7亿元,同比增加11.53%。2023年,公司新签销售合同92.56亿元,其中,于2023年确认收入29.80亿元;2024年1-3月,公司新签销售合同36.06亿元,同比增加180.40%,另,已中标暂未签订销售合同15.51亿元。

  在煤电建设及改造方面,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发布2023年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的通知》,对包括吉林、辽宁、天津在内的10个省份进行了经济性预警,这些地区煤电项目面临“亮红灯”的风险,该预警体系旨在引导地方政府和发电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电力装机冗余、环保要求及政策约束等条件,合理规划和建设煤电项目,避免投资过度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环境压力。同时,国家能源局在《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强调了加强煤炭煤电兜底保障能力的重要性,明确煤炭产能调整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限制新建煤矿、淘汰落后产能以及市场化资源配置等方式,确保煤炭产能与市场需求相匹配,防止产能过剩,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兼顾控制产能过剩与绿色发展,涉及技术创新、能效提升、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方面的工作。2023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了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包括清洁高效煤电与新能源发电综合调节、煤电机组快速启停及深度调峰、大型燃气机组国产化及灵活调峰、大型煤电机组耦合生物质和低碳燃料掺烧发电、煤矿瓦斯高效抽采和利用、油气管网节能降碳、低碳(近零碳)油气田示范等。2023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指出,要提升传统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有序释放煤电油气先进产能,加快推进煤炭储备项目建设,强化煤电兜底保障,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内煤电建设,储备一批煤电项目。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提出,为适应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的新形势,决定将现行煤电单一制电价调整为两部制电价,其中电量电价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容量电价水平根据煤电转型进度等实际情况逐步调整,充分体现煤电对电力系统的支撑调节价值,更好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为承载更大规模的新能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综上,2023年的煤电相关政策旨在强化煤电兜底保障作用的同时,积极推动煤电行业的清洁高效转型,通过风险预警、产能调控、环保升级、市场机制优化以及结构性调整等多措并举,实现煤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海上风电方面,除辽宁省暂未公布海上风电规划外,其余各沿海省市海上风电规划均已明确,根据各省海上风电场规划及“十四五”发展目标统计,全国沿海省份“十四五”规划开工建设计划容量超过80GW,新增容量超过40GW,各省市通过海上风电竞配、直配指标等方式陆续将资源指标分配到各发电集团和主机厂商,目前全国已核准未建容量约为2,700万千瓦。

  在氢能方面,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将氢能作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要充分发挥其可再生能源规模化高效利用的重要载体作用及大规模、长周期储能优势,促进异质能源跨地域和跨季节优化配置,推动氢能、电能和热能系统融合,形成多元互补融合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2023年8月,国家标准委与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能源局六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明确了近三年国内国际氢能标准化工作重点任务,系统构建了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涵盖基础与安全、氢制备、氢储存和输运、氢加注、氢能应用五个子体系,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发展氢能产业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标准对氢能产业发展的规范和引领作用。公司自开展氢能业务以来,积极承担国家、华电集团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努力打造装置开发与工程建设方面的能力,已成为推动华电集团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达茂旗20万千瓦新能源制氢项目、青海德令哈3MW光伏制氢项目、铁岭25MW风电离网制氢项目稳步推进,其中,达茂旗项目已完成了11套碱性电解槽的全部调试,实现顺利产氢并完成充装,项目成功打通氢能项目“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填补了绿氢领域在交通运输系统的空白。青海德令哈3MW光伏制氢项目于2023年9月27日产出氢气,目前项目已圆满完成72小时连续试运行。铁岭25MW风电离网制氢项目已于2024年3月底成功实现所有的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全系统全流程满负荷联调。

  在港口机械方面,随着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不断增长,对港口码头装卸效率和环保提出更高的要求,港口智能化趋势也逐渐明显,已发展到人工远程操控的半自动化阶段,逐步向全自动化、无人值守迈进。针对港口行业需求,公司已研发出环保、高效的新型岸桥、新型场桥、新型卸船机等智慧港机产品,其中新型岸桥被列入国资委《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以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导向目录》,正在推进首台套项目示范,新型岸桥首台套项目已完成制造、安装、发运和调试工作,并于2023年12月通过验收,目前正在配合业主开展码头全系统自动化调试。另,港口全自动化轨道式集装箱起重机完成总体方案研发,正在推进成果转化,已完成黄骅港5台全自动化轨道式集装箱起重机项目的研发、设计,正在进行制造及安装工作。

  在重力储能方面,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出台《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发改基础〔2022〕195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规划以库布齐、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为重点,以其他沙漠和戈壁地区为补充,综合考虑采煤沉陷区,建设大型新能源基地,依托新增跨省区特高压通道,以风光火储多能互补一体化形式将清洁电力外送至中东部负荷中心消纳。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影响贯穿电力系统从生产、输送到消费的全部环节,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挑战,亟需利用储能技术实现源网荷储协调运行。报告期内,公司积极配合客户在周宁抽蓄电站旁进行依托山体式重力储能方案前期开发;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依托山体式垂直重力储能方案和斜坡式重力储能方案的工艺包研究;与其他大型央企共同进行重力储能试验平台开发及新型储能技术攻关。

  在醇氨业务方面,当前新能源产业正逐渐从新型电力系统向新型能源系统迈进,基于光伏、风电和绿氢,开始向产业链下游绿氨、绿色甲醇、绿油、合成气进一步拓展,形成“风光-绿电-储能-绿氢-绿氨绿醇”从资源端到消纳端的全产业链,最后赋能化工、工业、交通运输等下游应用,解决风能、太阳能的间歇性、随机性电能消纳问题,解决绿氢的储存运输、高能耗工业的脱碳问题。2023年10月,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发展试点示范的通知》,支持结合海上风电开发建设,融合区域储能、制氢、海水淡化、海洋养殖等发展需求,探索推进具有海上能源资源供给转换枢纽特征的海上能源岛建设,建设包括但不限于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海洋能、制氢(氨、甲醇)、储能等多种能源资源转换利用一体化设施。2024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鼓励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环保产业发展,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将氢(氨)储能、电解水制氢和二氧化碳催化合成绿色甲醇列入鼓励类发展项目,并将甲醇燃料、氨燃料、生物质燃料等替代燃料动力船舶列入鼓励发展类项目。公司自开展醇氨业务以来,积极申报国家、华电集团重大科技项目,依托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展万吨级合成氨工艺多稳态优化及柔性调控技术研究,提升风光互补、制氢储氢和合成氨全流程的柔性调节能力,实现波动性风光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与合成氨生产的高效协同。已获得1项关于绿氢耦合绿氨装备方面的发明专利授权。在醇氨技术设计方面,已完成万吨级低温低压合成氨工艺包,在绿醇方面,正在进行万吨级低压甲醇合成技术研发设计工作。

  在熔盐储热方面,2021年10月,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2021〕23号)明确提出目标:“十四五”期间,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加快新型储能示范推广应用,推进熔盐储能供热和发电示范应用。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发改能源〔2022〕209号)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建设火电机组抽汽蓄能、高效储热等依托常规电源的新型储能技术,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发展。这为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新时代能源电力发展提供根本遵循。目前,基于熔盐储热系统的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改造是一种新型的灵活性改造方案,通过火电机组配置熔盐储热系统来削弱原本刚性的“炉机耦合”,能够在保证机组安全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火电机组的深度调峰能力,对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公司已具备基于熔盐储热的火电机组深度调峰及灵活性改造的系统方案设计和集成能力,正在开展设计验证;围绕煤电升级、燃机发电、分布式能源、新能源技术、装备制造等相关领域开展基于熔盐储热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重大装备、示范工程等方向的核心技术攻关。

  四、季度财务报表

  (一)审计意见类型

  □适用 √不适用

  (二)财务报表

  合并资产负债表

  2024年3月31日

  编制单位: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审计类型:未经审计

  ■

  公司负责人:彭刚平          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黄坚          会计机构负责人:钱晓彤

  合并利润表

  2024年1一3月

  编制单位: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审计类型:未经审计

  ■

  本期发生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净利润为:0元,上期被合并方实现的净利润为:0 元。

  公司负责人:彭刚平          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黄坚          会计机构负责人:钱晓彤

  合并现金流量表

  2024年1一3月

  编制单位: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审计类型:未经审计

  ■

  公司负责人:彭刚平          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黄坚         会计机构负责人:钱晓彤

  (三)2024年起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或准则解释等涉及调整首次执行当年年初的财务报表

  □适用 √不适用

  特此公告。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4年4月26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