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杨洁 见习记者 陈子轩
近日,2024中关村论坛召开多场新闻发布会和媒体沟通会。科技部副部长陈家昌介绍,2024年中关村论坛将于4月25日在北京开幕,本届论坛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届时将举办近120场活动。
陈家昌介绍,2024中关村论坛将更加突出对科技创新的前沿探索,将发布一批最新重大科技成果,展现对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全球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同时也将为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项科技成果搭建交易共享平台。
通用智能体、RV减速器、国产操作系统和高性能算力芯片……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调研北京多家高校、研究院以及科创企业发现,在不断完善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的持续推动下,前沿领域的原创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孵化涌现。
成果不断涌现
4月17日,记者在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看到通用智能人小女孩“通通”,她可以自主收拾房间、寻找食物,将打翻在地的牛奶擦拭干净,并自如地回答工作人员提出的问题。
“通通”是全球首个通用人工智能(AGI)系统原型,以通用人工智能操作系统TongOS2.0和编程语言TongPL2.0为底层支撑,无需依赖庞大的计算资源和海量数据即可自主学习与成长。根据工作人员的展示和介绍,“通通”的心智水平目前在3至4岁,研究院将以云示教的方式将“通通”的心智培养到18岁。作为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通通”将在2024中关村论坛期间正式发布。
高校是很多科技创新成果的诞生地。记者从北京工业大学纪姝婷团队了解到,其研究的工业机器人RV减速器在关键技术上已经打破垄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RV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高精度摆线齿轮是RV减速器的关键零部件。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高精度摆线齿轮的生产严重依赖国外机床。”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副教授纪姝婷介绍,“我们的技术目前通过市场的反馈来看,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借助这项技术,高精密摆线齿轮的生产成本减少至三分之一,同时生产效率提高2至3倍。
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背后是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不断完善。2020年10月,科技部等九部门在40家试点单位启动了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据介绍,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创新管理机制,优化奖励分配,成功孵化了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北京工业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员秦文斌主导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技术项目,正是北京工业大学首例采用“先赋权后转化”方式落地的项目。“专利赋权改革,极大激发了高校教师参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秦文斌说。
创新产业日渐壮大
不断涌现的科技创新也正在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记者日前走访北京市经开区国家信创园时发现,科技创新企业加速推进成果应用与产品落地,推动创新产业不断壮大。
对于操作系统来说,应用和生态尤其重要。“统信UOS目前有600多万的装机量,在机关单位和国企央企有很高的渗透率”,统信UOS市场总监王友海向记者介绍。
“我们现在生态适配数是507万,适配厂商13000余家。目前,统信UOS系统对一些通用软硬件的适配,比如微信、QQ、腾讯会议、输入法等都已经完成了。”王友海表示,统信UOS正在加速软件系统应用落地的进程,不断适配和突破新的应用场景。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4年3月,北京经开区国家信创园落地企业300余家,聚集了全国90%以上的信息技术头部企业,2023年落地企业数量、经济效益增量和固定资产投资均实现20%以上增长。目前,园区构建起覆盖高性能芯片、基础软件、整机终端、新型计算于一体的自主信创链,建成国内自主可控度最高的“CPU+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新底座。
通明智云总经理吴若松表示:“信创园丰富多样的产业链资源为创新提供了优质的土壤。作为做云端技术架构业务的公司,我可以随时与周边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公司合作,实现企业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