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1月17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管齐下 金融高质量发展路径明

  (上接A01版)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表示,金融管理部门将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发挥好压力测试作用,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与防控体系,对新增高风险金融机构建立具有硬约束的早期纠正制度,明确整改期限和要求,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

  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

  金融开放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我国主动有序推动金融业开放,金融开放力度不断增强。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境外24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均在华设有机构,全球最大的40家保险公司有近半数进入中国市场。2023年前三季度,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外资银行增(注)资总计19.6亿元等值人民币,批复2家外资银行分行筹建、6家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开业。

  近期,联博集团宣布,旗下外商独资企业联博基金近日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成为在中国开展公募基金业务的全球资产管理公司之一。与此同时,渣打证券获得中国证监会颁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并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展业。外资金融机构持续“落子”中国展现出我国金融开放的新成效和市场吸引力。

  展望未来,更多开放举措将持续推进。日前召开的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有序推动境内外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参与涉及金融业的国际贸易规则研究制定。2024年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提出,完善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着力提升资本项目开放的质量。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有助于“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最终目标是切实提升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提升其服务国内实体经济的能力。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要稳妥有序推进金融市场全面制度型开放。更好衔接国际规则,让不同类型的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市场有更好的发展条件。比如,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优化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后的政策安排。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