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丽靓
冬日里,建设忙。各地近期抓紧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一批重大项目纷纷集中开工。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明显加快、增发万亿元国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迎来“新机制”。
业内人士认为,政策发力显效,将为基建投资提供有效资金支持,推动重大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多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时至11月中旬,各地重大项目建设进入冲刺关键期。
在上海,11月12日,随着桩机轰鸣声响起,上海静安区蕃瓜弄小区旧住房改建项目开工仪式暨静安区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蕃瓜弄小区旧住房改建项目位于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东至共和新路,占地面积25766.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1323.08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13.5747亿元。开工仪式当天,中兴社区C070202单元322-09地块项目作为分会场同时开工。
在河南,11月8日上午,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集中开工,标志着郑州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按下“加速键”。此次集中开工的城中村改造项目,主要是前期已经拆迁,正在实施的拆除新建类项目,共建设安置用房约163.8万平方米,总投资127.12亿元,预计2026年底完成建设。
在河北,雄安新区58个重点项目近期集中开工,全面掀起第四季度项目建设的新高潮。此次集中开工的重点项目总投资593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203亿元。
此前,住建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扎实推进2023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提出,靠前谋划2024年改造计划。鼓励具备条件的项目提前至2023年开工实施。
业内人士认为,城中村改造在一线城市加速推进,或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据华泰证券测算,全国特大超大城市的潜在投资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且若实际执行过程按照规划方案进行投资前置,预计2023年投资额(开工)可能达万亿元级别。
多个重大工程刷新“进度条”
11月10日,作为国家2020年重点推进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宁夏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工程正式通水运行,(下转A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