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12月12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万和证券党委副书记、总裁杨祺:打造企业文化软实力 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发展的主线。2021年初,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行业文化建设十要素》,从行为、组织、观念三个层次提出了十个关键要素,为证券行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借鉴意义和具体行动指引。必须守正笃实推进证券业文化建设,促使“合规、诚信、专业、稳健”在全行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持续优化行业生态。

  为践行以“服务实体经济、推动资本市场发展,持续创造价值”的使命,万和证券作为深圳市国资委旗下的金融企业,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现代公司治理双重优势,积极响应监管机构要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断探索,谋篇布局,强化内部治理、夯实发展基础,切实将公司发展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等重大部署,助力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夯实文化建设基础

  万和证券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现代公司治理双重优势,党委、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各归其位,各尽其责,探索形成了党组织全面领导、董事会战略决策、监事会独立监督、管理层负责经营的治理格局。

  万和证券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领导作用,坚持党建引领经营,在各项经营管理工作中压实主体责任,落实“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理念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稳步推进文化建设工作,逐步将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嵌入到公司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合规管理之中,以制度承载道德理念,使员工固化良好品行、强化公司文化认同,全面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体现特色,以文化建设促进管理融合

  公司文化理念是战略核心思想的体现,也是战略规划能够顺利落地的关键保障。万和证券把文化建设放在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高度,一直以来,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及实际情况,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制定出符合自身特色的文化建设配套制度和改进计划,将行业文化理念要求深度融入日常工作及公司经营管理中,充分发挥公司文化的凝聚、塑造、激励等功能,防范道德风险,提升公司竞争的“软实力”,为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贡献力量。

  万和证券以“万里鹏程、和你同行”为宗旨,打造旗帜鲜明的企业文化标识,通过宣贯企业文化统一思想,为战略落地保驾护航。万和证券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现代公司治理的双重优势,加强文化建设组织领导,强化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结合,筑牢稳健合规风控基石,本着合规优先、风控优先的准则开展业务活动,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在文化宣传建设活动上,强化文化认同,建立常态化企业文化培训机制,运用万和云学院开展直播培训,在线学习,加大宣传和诚信案例教育,强化违法违规行为合规问责,培养员工树立“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核心价值观,维护万和员工合法权益,践行绿色金融责任,多层次开展文化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活动;在职工文体活动上,激发组织活力,有序开展体育文化建设及品牌宣传,积极组织行业体育竞技,屡获佳绩,使员工有效践行企业文化,落实落细文化的引领作用。

  推动文化与战略融合,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证券行业向“航母级券商领跑,中小券商护航”生态加速演进,万和证券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公司发展特征,既要符合行业要求又要体现深圳国企特色,既需传承改革开放的创新精神,又被赋予国际化前瞻性特色,将差异化和专业化经营作为特色化发展路径,逐渐打造并形成符合自身资源禀赋的核心竞争优势。

  守正创新是证券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万和证券秉承以开放、创新为抓手,以营造开放包容的市场经济新局面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大局需求,在继续稳定拓展传统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业务的前提下,重点开拓公募REITs业务、绿色债券创新业务、北交所等业务,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全方位满足各类企业的投融资服务需求。文化内生动力,奠定公司高质量发展良好基础,找准定位发展取得新突破,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培训将“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精神根植于全体员工的血液之中,并坚持开放、创新、绿色的发展道路,推行发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新产品,坚守底线思维,不断提高风险识别、应对和化解能力,通过强化内控梳理、加强检查督导力度、严肃问责机制以期形成稳健的经营特质。

  奋楫笃行,文化建设任重道远,企业文化的建设并非朝夕之功,将文化建设转化成公司的发展动力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未来,万和证券当固本强基,始终坚持合规经营、稳健发展,认真践行资本市场“看门人”的职责促进高质量发展,勠力将万和证券打造成为根植本土、覆盖“三区”,富有经营特色、具有影响力的上市公司。

  -CIS-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