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07版:基金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投瑞银基金桑俊:
顺应时代逻辑 捕获新能源超额收益
□本报记者 余世鹏
桑俊,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2008年9月至2012年5月任国海证券研究所分析师,2012年5月加入国投瑞银基金研究部,2014年开始管理基金组合,现任研究部部门总经理,兼国投瑞银成长优选、国投瑞银研究精选等产品的基金经理。
□本报记者 余世鹏

  大中盘成长风格

  在桑俊长达13年的从业经历中,除早期几年券商分析师外,近10年时间是在国投瑞银基金度过的。截至目前,桑俊管理着7只公募基金,从基金信披文件公布的持仓组合情况来看,桑俊的持股相对集中、行业适度分散,有明显的“大中盘成长风格”特征。

  Wind数据显示,自桑俊任职以来,国投瑞银成长优选(2018年1月6日至2021年10月29日)累计取得120.68%收益,国投瑞银研究精选(2017年12月1日至2021年10月29日)累计取得113.86%收益。桑俊直言,“大中盘成长风格”是他投资框架的映射。他倾向于选择行业竞争格局良好、具备量价逻辑的细分行业龙头个股构建投资组合。

  桑俊认为,投资价值有两个衡量维度。一是投资本身要有回报,即上市公司应具备超越行业大部分公司的回报创造能力;二是在判断公司值得长期投资基础上,以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去买入。因此,投资研究首先应关注行业的景气趋势,在顺应这个景气趋势中去获取超额收益。“我希望在行业格局变化中,相关公司的竞争实力会越来越强,比如有更多市场份额、更好的成长性。”

  “这种公司在财务报表上会有非常明确的特点。比如,在一轮又一轮周期中,ROE一直维持较高水平,盈利增速远远高于收入增速。”桑俊指出,在基金组合中,他一般将核心股票的数量维持在25只至30只,其中ROE大于15%的个股占比不低于2/3,中大型市值公司占比不低于3/4。除了关注财务指标外,还要关注不同公司的行业特性。比如,同样是高竞争优势的公司,消费类企业的高净利润率,往往是轻资产和品牌优势的体现;具备高资产周转率的制造业公司,往往是优秀经营管理能力的体现。“好的管理层一般是以股东利益优先为经营目标,且核心管理层拥有相应的股权激励机制”;金融和地产领域的优秀竞争力公司,往往具备持续稳健的运营能力和杠杆使用能力。

  “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行业发展会呈现相应的周期性。优质公司并不拘泥于具体赛道,各行各业都能跑出十倍股,前提是要看到背后不同的产业更迭背景。基于大类资产配置逻辑,理性看待估值和盈利周期变化,通过行业和个股持仓比重的调整,使得风险平滑后的整体收益最大化。”桑俊说。

  桑俊表示,上述投资框架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处于动态进化中。当市场出现超预期变化时,要及时启动纠错机制。比如,当组合里的公司发生竞争优势变弱或商业模式破灭等情况时,他会选择卖出。此外,有符合投资逻辑且潜在收益率更高的公司时,也会选择替换掉持仓公司。

  “投资研究应关注行业景气趋势,更应关注行业的时代逻辑,在顺应时代逻辑和景气趋势中获取超额收益。”近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国投瑞银基金研究部部门总经理、国投瑞银竞争优势混合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桑俊如是说。

  桑俊直言,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有竞争力的产业发展和居民财富增加股票配置的长期趋势,使得中国的权益市场投资大有可为。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有望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产业,2022年新能源赛道依然值得坚守。

  坚守新能源产业链

  由桑俊管理的国投瑞银竞争优势混合基金于12月27日起公开发售,首次募集规模上限为80亿元。国投瑞银竞争优势混合基金的股票资产(含存托凭证)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60%-95%,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票的比例不超过股票资产50%。

  桑俊指出,新基金拟通过分析判断行业竞争格局,精选在行业竞争中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构建投资组合。竞争优势可为公司的持续成长性保驾护航,该基金拟从市场优势、成本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等方面,来对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进行判断。

  展望2022年投资机会,桑俊认为,在上述两个趋于明朗的中期趋势下,新能源赛道依然值得坚守。

  桑俊指出,新能源运营的行业空间巨大。从国内主要发电集团的产能规划来看,未来五年行业光伏和风电的装机量复合增速将超过30%,上游的光伏和风电产业持续受益。中长期内,制造业必须遵循基本的行业逻辑,就是需要依靠持续的成本下行来创造需求。当前,无论是光伏还是风电产业链都处于价格下行周期,新能源运营商内部收益率的扩张有助于行业需求扩张,进而带动核心企业的规模增长和盈利扩张。

  新能源车依然处于行业渗透率提升的初期,初步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方兴未艾。新能源汽车是新兴产业,但也没有脱离制造业的基本属性,即具备规模效应、需求具有价格弹性。中国拥有非常完备的新能源产业链。在电池环节,龙头公司常年维持在市场第一的水平。在电池上游的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环节,这些全球锂电池相关产业基本上都集中在中国。

  “截至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超过了15%。除了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外,国内自有品牌的长城、吉利等也在加速转型,传统的大车厂如BBA、大众、丰田、本田也在积极拥抱电动化,这些因素都将促进行业快速发展。”桑俊说。

  在具体投资环节上,中短期来看,新能源车产业链的动力电池、上游资源等行业竞争好的领域将长期受益。从全产业竞争格局来看,动力电池和上游资源的格局更好。动力电池中的龙头企业,会持续保持良好的市场占有率和稳定的客户群,以及对上游制造环节的技术优势;最上游的锂资源则具备不可替代性。动态来看,未来动力电池和上游资源,依然是分享行业超额利润的部分。

  在电动化基础上,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关键一步是“智能化”,这会给产业链发展注入互联网科技思维,从而将投资机会扩展到科技赛道中。

  桑俊称,在智能化初级阶段,自动驾驶架构的设计与实现是关键。从自动驾驶的分级来看,在当前的汽车配置和路况下,高于L3级别的自动驾驶还是存在部分风险的。但低于L3级别的辅助驾驶目前已逐步成为电动汽车的标准配置,由此产生的相关传感器、摄像头等基本硬件,以及基于硬件的算法和内容,需要较传统汽车厂商更好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在智能化的高级阶段,实现“全生命周期价值”是新能源车企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一趋势在部分车企身上已有体现。“我在分析相关企业时发现,他们的经营目标是将汽车从传统的卖硬件的‘一锤子买卖’转变为卖系统、卖服务等长周期营收,最大程度延长汽车的全生命周期价值。传统整车同质性高但差异性低,其销售追求的是高销量下的低利润率(薄利多销)。在这一方面,车企早期通过扩大产能、加大供应链管理能力来降低成本、提高销量,已达成这一目标了。在这基础上,通过获取大量行车数据,进而完善自身自动驾驶的算法,改善自动驾驶体验,进而提高客户的忠诚度,提高客户的付费意愿。具体包括不同程度的自动驾驶模块,对应的付费的OTA模块,以及付费的车联网服务等。要完成这一步,科技公司的参与不可缺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