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1年12月07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实地探访:
养老理财试点产品首日销售火爆
齐金钊 欧阳剑环

  ● 本报记者 齐金钊 欧阳剑环

  

  “我们下午向行里又申请了一部分销售额度。”在被问及养老理财试点产品销售情况时,招商银行深圳福虹路支行理财经理如是说。

  6日为养老理财试点产品销售首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深圳地区建行、招行网点了解到,首批产品受到投资者热捧。业内人士表示,养老理财产品投资策略稳健,未来产品线将逐步丰富,以满足投资者对于不同形态养老产品的需求。

  投资者关注度高

  6日,工银理财在武汉和成都、建信理财和招银理财在深圳、光大理财在青岛开售养老理财试点产品。

  “昨天我就来咨询过,今天准备把我和老伴儿存折上的钱换成这个理财产品。”在建设银行深圳上步支行,一位老年投资者正向理财经理咨询养老理财产品购买事宜。

  据理财经理介绍,建信理财此次发行的产品封闭期为5年,适合一些投资偏好稳健的投资者。此外,如果投资者在封闭期内有重疾花费或购房需求,可申请提前赎回。

  为做好首批养老理财产品销售工作,早在正式发售前,各家银行理财公司和母行网点都通过海报、推文等形式进行了充分宣传。招商银行深圳福虹路支行理财经理称,虽然试点产品可通过银行APP购买,但还是有不少投资者选择来网点购买。

  “有些人刚刚落户深圳,在线上购买可能出现户籍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只要持有深圳市身份证,在现场能快速解决这类问题。此外,网点现场会录音录像,对于投资者关心的业绩表现及风险等问题,解决起来效率更高。”上述理财经理说。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建信理财试点产品6日9时开售,截至当天中午12时,募集金额20亿元,充分展现了深圳投资者对养老理财试点产品的关注度;光大理财试点产品在青岛地区销售情况良好,无论是首募规模还是销售速度都创造了光大银行青岛分行理财销量历史新高。

  投资风格稳健

  “产品收益如何?”这是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银行网点走访时听到投资者问得最多的问题。

  根据首批试点产品说明书,工银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5%至7%,建信理财和招银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均为5.8%至8%,光大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5.8%。

  首批养老理财产品具有长期、稳健、普惠三大特点。

  从产品类型和风险等级看,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产品均为固定收益类,光大理财产品为混合类;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均为R2,工银理财产品风险等级为R3。

  从投资比例看,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产品固收类资产投资比例均不低于80%;光大理财产品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不高于80%,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原则上不高于40%,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投资比例不超过49%。

  建信理财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与建行深圳分行密切配合,做好产品的资产配置,重点投向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的领域。

  招银理财投资总监、首席权益投资官范华介绍,作为养老试点首批产品,资产的安全性是其首要考虑因素。颐养睿远稳健固定收益类策略以绝对收益为目标,建仓期优先采用CPPI策略,存续期主要采用目标波动率策略,以组合安全垫作为高风险资产配置交易的优先考量因素,最大化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实现养老资金的稳健增值。

  不断丰富产品线

  试点机构人士表示,接下来将持续丰富养老理财产品线,不断提升客户体验。

  工银理财相关负责人称,除此次发行的封闭式产品外,工银理财后续将布局开放式产品,以满足投资者对于不同形态养老产品的需求。此外,将根据试点期产品销售运作情况不断优化产品方案。

  “招银理财基于自身投资优势以及试点区域的客群特点,参考国内外养老产品设计经验,储备了固收策略、目标风险策略和目标日期策略三类养老理财试点策略。”范华介绍,首只试点产品采用了招银理财具备显著市场优势的“固收+”策略,有利于推广养老规划理念。目标风险与目标日期策略在境外具备成熟的养老投资实践历程,未来有望成为多层次养老金融跨越式发展的策略支撑。

  光大理财则重点布局两条产品线。光大理财总经理潘东表示,一条主线为封闭式产品,采用5年封闭形态设计养老理财产品,参照海外成熟模式及国内公募基金“目标日期”的投资策略,发挥银行理财大类资产配置优势,通过资产配置“下滑曲线”的设计,实现“老有所依”的投资愿景;另一条主线是开放式产品,将体现三个特点:一是按照定期开放、每笔投资资金最低持有5年形态进行设计;二是产品成立1年以内定期开放,产品成立满1年后,封闭运作;三是按照每月定期定额投资形式设计产品,最少定投60期,引导投资者定投至60周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