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要提示
1、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季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2、公司于2021年10月28日以书面传签方式召开第七届董事会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本报告,全体董事参加表决。
3、公司董事长郑杨、行长潘卫东、副行长兼财务总监王新浩及会计机构负责人潘培东,保证本季度报告中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完整。
4、公司第三季度财务报表未经审计。
二、主要财务数据
1、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注:(1) 基本及稀释每股收益、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计算: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稀释每股收益=(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对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影响)/(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化为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加权平均净资产。
(2) 2021年3月,公司对浦发优2优先股发放股息人民币7.215亿元。2021年7月,公司对19浦发银行永续债支付利息人民币 14.19 亿元。在计算本报告披露的每股收益及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时,公司考虑了优先股股息发放和永续债付息的影响。
(3) 非经常性损益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8年第43号—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计算。
(4) 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永续债部分)/期末普通股股本总数。
(5)成本收入比=业务及管理费/营业收入。
(6)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未年化处理。
(7)根据财政部、国资委、银保监会和证监会相关监管要求,调整信用卡分期业务收入的列报项目,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项目调整至“利息收入”项目列示。因上述财务报表项目列报口径变化,同期比较数据已按照当期口径进行了重述。
(8) 本集团于2021年1 月1 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21 号—租赁》(财会〔2018〕35 号),根据新租赁准则的衔接规定,本集团根据首次执行新租赁准则的累积影响数,调整首次执行新租赁准则当年年初留存收益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金额,不调整可比期间信息。
2、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三、普通股及优先股股东情况
1、报告期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前十名股东、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
2、报告期末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前十名优先股股东、前十名无限售条件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1)浦发优1
单位:股
■
(2)浦发优2
单位:股
■
四、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本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按照集团“十四五”战略规划,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发挥主场优势,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级,推动轻型化、“双碳”、数字化三大领域转型。
1、集团整体经营情况
(1)经营效益:面对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公司坚定推进转型发展,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2021年1-9月,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434.84亿元,同比减少52.47亿元,下降3.53%。利息净收入1,013.89 亿元,在营业收入中占比70.66%;非利息净收入420.95 亿元,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23.20 亿元。实现税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5.36亿元,同比减少32.06亿元,下降7.17%。成本收入比率为24.14%。
(2)规模情况: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80,643.8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41.65亿元,增长1.44%;本外币贷款总额47,765.26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425.53亿元,增长5.35%;对公贷款总额24,256.4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98.53亿元,增长5.20%;零售贷款总额18,603.2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80.51亿元,增长3.80%。
报告期末负债总额73,937.6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93.59亿元,增长1.22%;其中,本外币存款总额44,657.9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893.09亿元,增长9.55%;对公存款34,299.33亿元,较上末增加3,155.44亿元,增长10.13%,零售存款10,328.6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34.33亿元,增长7.65%。
(3)资产质量:公司持续推进不良压降、严控风险成本、把控投放质量,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率实现连续“双降”。报告期末,按五级分类口径统计,本集团后三类不良贷款余额772.8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1.80亿元;不良贷款率1.62%,较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48.62%,较上年末下降4.15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40%,较上年末下降0.24个百分点。
(4)资本情况:公司保持合理的资本充足率水平,持续满足资本监管法规和政策要求。报告期末,公司集团口径下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35%,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25%,资本充足率为14.05%。
2、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执行情况
(1)发挥长三角主场优势,建立高质量增长平台
公司立足上海、长三角的优势区位,抓住国家战略、区域战略、产业转型升级、上海重大任务等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公司在对公业务领域的传统优势,加大对上海、长三角区域的资源投入力度,进一步巩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优势特色;以高质量的金融创新积极支持新时期上海的发展建设,全面提升助力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金融服务能级;打响浦发银行“长三角自己的银行”、“从长三角走向世界的银行”品牌。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长三角区域内贷款余额1.46万亿元,存款余额1.79万亿元,存、贷款余额均位列股份制同业第一位。
公司用好“长三贷”“长三债”“长三链”“长三购”等长三角一体化工具箱,为企业同城化授信、数字化转型、供应链升级和跨区域并购等需求提供更加高效便利的金融服务。积极助力长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持续加大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领域,以及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金融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公司发挥自贸金融方面龙头辐射作用,加快推进自贸金融创新发展,将在长三角区域的成功模式复制升级,进一步服务好全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公司抓住自贸区多区域推广、纵深发展和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机遇,FT自贸业务核心指标始终保持股份制银行领先地位。截至报告期末,FT存、贷规模分别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和500亿元人民币。持续发挥FT账户自贸金融服务优势,持续迭代升级自贸金融服务方案,以“跨境自贸资金池”等拳头产品为抓手,夯实自贸业务领先优势,在上海自贸区落地沪港联动FT银团转让业务、在深圳自贸区落地“FT+OSA”海外银团业务、在海南自贸港内率先获得开办离岸银行业务试点资质。
(2)推动轻型化转型,服务实体经济,打造“轻型银行”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推动公司、零售、金融市场业务轻型化转型,重点做强投行、财富管理、消费金融、理财、资产托管等轻资本业务,打造特色业务和产品,实现更少资本消耗、更集约经营、更高效发展和更丰厚价值回报的发展。
投行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发挥主要业务和牌照优势,聚焦中概股回归、国企改革等市场机遇,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截至报告期末,新发放并购贷款448亿元,同比增长19%;承销债务融资工具4,299.15亿元,公司承销量排名全市场前列。
财富管理方面,公司坚持客户体验和数字科技双轮驱动,构建“最智能的财富管理银行”,打造智能洞察、智能投研、智能交互、智能规划、智能风控等智能服务模式。报告期末,公司推出财富规划系统,升级优化理财经理作战平台,手机银行APP11.0焕新登场并推出数字理专服务,财富管理销售合规管控和数字化监测优化升级。报告期末,公司零售客户总数(含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达到1.35亿户,管理的个人金融资产AUM余额(含市值)36,034.43亿元。公司聚焦头部公司开展合作,强化集团多牌照协同,推动基金、信托、保险等代销业务,助力客户实现财富持续稳健增长,其中,基金业务加强市场研判,保有规模持续提升,继续保持在同业前列水平。
消费金融方面,整合优化“点贷”手机端渠道功能,实现统一入口,服务千人千面。信用卡深化平台经营,交易额与净增贷款规模实现稳步发展。
理财业务方面,公司积极升级投研体系,加大创新力度,丰富产品创设,完善风险内控,持续为客户提供多元投资选择,不断提升“浦银理财”品牌美誉度。截至报告期末,理财产品规模1.11万亿元,净值化比例不断提升,推动资产管理业务步入发展新征程。公司着力打响特色化“浦银避险”市场品牌,加强交易获客,实现专业制胜,做好客户协同服务。即期结售汇、“浦商银”、利率衍生品等重点FICC业务交易量增长明显,集合债券、外汇、贵金属、大宗商品及衍生交易等各领域的交易能力和优势,向全行客户提供开放、整合、贴心的卓越融智服务。
资产托管方面,公司稳步打造领先的资产托管服务品牌,综合效益稳步提升。积极做大公募基金托管、保险托管、养老金业务,完善业务协同,保持创新优势,构建高质量可持续的托管业务发展模式,推动业绩稳健增长,确保优势产品继续排名行业前列。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托管规模为14.18万亿元,实现托管费收入23.71亿元。
(3)推动“双碳”转型,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银行”模式
公司聚焦“双碳”目标,打响“浦发绿创”品牌。截至报告期末,绿色信贷余额达3,063.67亿元,居股份制同业前列,其中长三角区域绿色信贷余额1,226.30亿元,占全行绿色信贷余额的40.03%。公司共承销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及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合计119.8亿元,其中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承销金额84.8亿元。承销全市场单笔金额最大、上海地区首单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发行金额50亿元。
金融市场业务方面,把握绿色机遇,经营资产更加高效。积极研发应用具有自身特色的ESG多资产指数,精心筛选合适底层资产及标的,提升公司绿色金融品牌影响力。自营投资方面, 加大绿色资产配置,全力支持绿色金融发展,完善ESG投资框架,开辟符合ESG投资标准与绿色发展理念资产的绿色投资通道,稳步提升绿色债券、绿色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规模,有力拓展绿色贴现业务。理财业务方面,在信用研究和产品策略中侧重投向绿色金融领域,加大绿色债券投资力度与资源倾斜。托管业务方面,深挖绿色金融领域机遇,落地绿色金融及“碳中和”主题托管业务,积极做好配套服务,推动绿色金融托管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科技金融业务方面,公司聚焦“硬科技”创新,打响“科创板上市找浦发”品牌。科技金融持续做大生态圈,推出全周期、全流程、跨市场、智能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报告期末,科技企业客户新增6,889户、贷款增长603.65亿元,在科创板上市企业中,超70%以上为公司服务的客户。
(4)推动数字化转型,赋能用户发展,打造“全景银行”模式
公司坚定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全链路数字赋能,推动全景银行建设进入新阶段。生态创建方面,围绕在线融资、支付结算、代收代缴等热点场景,全力拓展API“千家万户连接工程”,新增连接达标客户数逾1.7万户;深化开放金融联盟建设,持续优化APIX开放交换平台,累计上线API组件232个。管理赋能方面,积极推进企业级业务架构转型,加快数字化办公平台升级应用,组织协同效率进一步提升。科技与业务融合方面,强化数据驱动,助力零售客群精细化管理,持续赋能财富、代发、快捷支付及风控场景经营;深化产业数字金融平台建设,推动OCR、区块链等技术融入业务流程,推动公金展业模式加速升级;丰富E同行触客渠道,强化行业数据洞察分析,有力支撑金融机构客户智能化经营。
五、银行业务数据
1、补充财务数据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注:(1)平均总资产收益率、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未经年化处理。
(2)平均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资产平均余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3)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期末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资产。
(4)贷款总额为公司贷款、个人贷款及票据贴现本金余额的合计数,存款总额为公司存款、个人存款和其他存款本金余额的合计数。
2、资本结构情况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计算: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注:(1)以上为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计量的资本充足率相关数据及信息。核心一级资本净额=核心一级资本-核心一级资本扣减项;一级资本净额=核心一级资本净额+其他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扣减项;总资本净额=一级资本净额+二级资本-二级资本扣减项。
(2)享受过渡期优惠政策的资本工具:按照中国银保监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商业银行2010年9月12日以前发行的不合格二级资本工具可享受优惠政策,即2013年1月1日起按年递减10%。2012年末本公司不合格二级资本账面金额为386亿元,2013年起按年递减10%,报告期末本公司不合格二级资本工具可计入金额为38.60亿元。
3、杠杆率情况
报告期末,根据原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修订)》,集团杠杆率7.03%,较2020年末上升0.06个百分点;母公司杠杆率为6.78%,较2020年末上升0.09个百分点。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4、流动性覆盖率情况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5、公司其他监管财务指标
■
注:(1)本表中资本充足率、资产流动性比率、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率数据口径为母公司口径。
(2)根据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规定,对各股份制银行实行差异化动态调整“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监管标准。
6、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情况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六、其他事项
1、公司主要会计数据、财务指标发生变动的情况、原因
■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2、其他提醒事项
截至2021年9月30日,累计已有人民币125.60万元浦发转债转为公司普通股,累计转股股数85,185 股,公司普通股股份总数增至29,352,165,582 股,相关注册资本金变动尚需报请中国银保监会核准。
3、2021年起首次执行新租赁准则追溯调整前期比较数据的说明
财政部于2018 年修订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 21 号—租赁》(以下简称“新租赁准则”) 。新租赁准则将主要影响本集团作为承租人的租赁相关的会计处理。在新租赁准则下,对于本集团作为承租人的租赁,不再区分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本集团将按照与原租赁准则下承租人融资租赁会计相类似的方式对非豁免租赁进行会计处理,即:在租赁期开始日,本集团按照尚未支付的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确认和计量一项租赁负债,并确认相应的使用权资产。对相关资产和负债进行初始确认后,本集团将确认租赁负债的利息费用以及使用权资产的折旧费用,而不是按照原会计政策,在租赁期内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认经营租赁所产生的租赁费用。新的会计处理模式会使本集团的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并影响租赁期内费用在利润表中的确认时点。
本集团于2021年1月1日实施新租赁准则,按照新租赁准则的衔接规定,本集团根据首次执行新租赁准则的累积影响数,调整首次执行新租赁当年年初留存收益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金额,不调整可比期间信息。因采用上述新租赁准则,本集团年初未分配利润从人民币1,880.38亿元减少到人民币1,874.41亿元。
执行新租赁准则对 2021 年 1 月 1 日本集团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影响汇总如下: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郑杨
2021年10月28日
合并及公司资产负债表
2021年9月30日
编制单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审计类型:未经审计
■
■
财务报表由以下人士签署:
■
合并及公司利润表
2021年1-9月
编制单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审计类型:未经审计
■
■
合并及公司利润表
2021年7-9月
编制单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审计类型:未经审计
■
■
■
合并及公司现金流量表
2021年1—9月
编制单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审计类型:未经审计
■
■
■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议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21年10月28日以书面传签方式召开,会议通知及会议文件于2021年10月19日以电子邮件方式发出。应参加会议董事13名,实际参加会议董事13名。本次会议符合《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关于召开董事会法定人数的规定,表决所形成的决议合法、有效。
公司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通过审阅会议资料方式列席本次会议。
会议审议并经表决通过了:
1.《公司关于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的议案》
同意对外披露。
同意:13票 弃权:0票 反对:0票
2.《公司关于与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关联交易的议案》
同意:12票 弃权:0票 反对:0票回避表决:1票
(蔡洪平独立董事因关联关系回避表决)
3.《公司关于制定互联网贷款容忍度指标的议案》
同意:13票 弃权:0票 反对:0票
4.《公司关于修订〈声誉风险管理办法〉的议案》
同意:13票 弃权:0票 反对:0票
特此公告。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1年10月29日
■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第七届监事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决议公告
本公司监事会及全体监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第七届监事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于2021年10月28日以书面传签方式召开,会议通知及会议文件已于2021年10月19日以电子邮件方式发出。会议应参加表决监事9名,实际参加表决监事9名。本次会议符合《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关于召开监事会法定人数的规定,表决所形成的决议合法、有效。
会议审议并经表决通过了:
1.《公司关于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的议案》
监事会认为:该报告的编制和审议程序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报告的内容和格式符合中国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同意对外披露。
同意:9票 弃权:0票 反对:0票
2.《公司关于与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关联交易的议案》
同意:9票 弃权:0票 反对:0票
3.《公司关于制定互联网贷款容忍度指标的议案》
同意:9票 弃权:0票 反对:0票
4.《公司关于修订〈声誉风险管理办法〉的议案》
同意:9票 弃权:0票 反对:0票
特此公告。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
2021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