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0年11月02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资本市场“十四五”改革发展重点明晰
□本报记者 昝秀丽

  □本报记者 昝秀丽  

  

  10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强调,增强资本市场枢纽功能。10月30日,中国证监会分别召开党委会和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指出,抓紧谋划和推动“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重点工作。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资本市场“十四五”时期改革发展重点浮出水面,包括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等。

  科学合理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

  证监会指出,以注册制和退市制度改革为抓手,带动发行承销、交易、持续监管、投资者保护等各环节关键制度创新,全面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专家认为,“十四五”期间,注册制将全面实行,将大力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能力。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建议,利用市场分层机制,使得尽可能多的企业特别是初创中小企业能够切实从资本市场获得有效的融资服务,纾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同时,保证市场拥有充足的可供交易的标的。

  业内人士预期,注册制下,新股将保持常态化发行节奏。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接近监管层人士处获悉,下一步证监会将把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和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考虑我国的市场情况、投融资平衡状况、投资者结构,科学合理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服务实体经济。注册制下,资本市场服务创业创新企业的能力和效率将大幅提升,对新经济的包容度也将进一步提高。

  稳妥推进退市制度改革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要求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机制。专家认为,这意味着退市制度改革将步入明确责任、凝聚合力的新阶段。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认为,退市制度补短板,首先要加快注册制的全面落实,加大上市公司的常态化供应,降低壳价值。当“公司上市”不再是稀缺品时,相关利益方对上市公司退市就不会有抵抗情绪,主动退市的情况才有可能增加。其次,可以考虑新增经营类、合规类等退市指标。主要是针对主营业务空心化、出现重大违规行为的公司,强化优胜劣汰,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再次,完善退市后的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使投资人在上市公司退市后能够合法保障自身权益。最后,加快上市公司退出的多元化渠道建设。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破产清算等方式退出。

  值得关注的是,监管部门以贯彻落实新证券法为契机,正加快完善先行赔付制度,推动建立了证券集体诉讼制度,持续加强投资者保护,确保在“退得下”的同时实现“退得稳”。

  (下转A0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