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0年11月02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入口”“出口”齐发力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步入纲举目张新阶段
□本报记者 昝秀丽

  □本报记者 昝秀丽  

  

  10月3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金融系统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强调,增强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此次金融委的专题会议,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前,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这三方面工作实际上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其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目标和方向,注册制和退市机制是手段,也是市场的“入口”和“出口”。“入口”“出口”齐发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正在步入纲举目张的新阶段。

  规模显著增长

  分析人士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十九大报告、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多份文件、多个会议都对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提出明确要求。

  从取得的成效看,“十三五”时期,直接融资的规模增长总体是显著的,股票市场融资金额达到7万亿元,债券市场净融资接近40万亿元。特别是今年以来,在疫情严重冲击的影响下,无论是股票融资,还是债券融资,都呈现逆势增长的势头,股票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实现融资合计超过7.5万亿元。但客观地说,与优化金融供给结构、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偏低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的短板,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步入新经济时代,以技术进步和服务驱动型增长方式为特点的新经济的发展,需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体系,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大力发展现代化、法治化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能够对经济转型、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为强化中国的国际竞争实力,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奠定坚实的金融基础。”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指出。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分析人士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蓝图逐渐浮出水面,五中全会提出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将成为“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指导发展的鲜明主题。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提升金融服务适配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更为凸显。

  首先,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具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的独特作用,有利于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的良性循环。其次,发展直接融资能够促进要素向最具潜力的领域协同集聚,助力完善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机制。再次,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有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适配性,稳定宏观杠杆率,这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最后,更为开放融合的直接融资体系,能够进一步便利跨境投融资活动,助力国内国际两个循环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上述人士进一步指出,当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实体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旺盛,这些都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会。2019年以来,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对国内外投资者的吸引力正不断增强,也为提高直接融资提供了有利条件。(下转A0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