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白执南 倪铭娅
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5%,涨幅较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认为,CPI上涨主要原因是猪肉价格上涨带动食品价格涨幅扩大。随着猪肉市场供应逐步增加,物价涨幅将回落。物价结构性上涨无法通过逆周期政策调节,但在稳增长要求下,相关政策实操将保持边际宽松。
食品价格涨幅扩大
食品价格涨幅扩大是CPI继续攀升的主要原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9.1%,影响CPI上涨约3.72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由上月下降转为上涨3.9%;猪肉价格上涨110.2%,牛肉、羊肉、鸡肉、鸭肉和鸡蛋价格涨幅在11.8%至25.7%之间。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近期猪肉市场供给有所增加,猪肉价格环比涨势放缓,但基数原因导致猪肉同比涨幅扩大。禽肉类消费较旺,替代效应持续显现。
生猪产能有望探底回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环比看,猪肉供应紧张状况有所缓解,11月猪肉价格环比上涨3.8%,涨幅明显回落16.3个百分点。
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400个县定点监测,11月生猪存栏环比增长2%,为去年11月以来首次回升;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4%,已连续2个月回升。农业农村部12月印发的《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今年要尽快遏制生猪存栏下滑势头,确保年底前止跌回升,确保明年元旦、春节和全国“两会”期间猪肉市场供应基本稳定;确保2020年年底前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的水平,2021年恢复正常。
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表示,综合当前情况判断,预计年底前生猪产能有望探底回升,市场供应将逐步增加,明年有望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表示,伴随近期国家加大生猪供给调整,猪肉价格向合理水平回归,但生猪产能恢复需较长时间,(下转A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