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07月12日 星期五 用户中心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创板市场化定价机遇风险并存
□本报记者 孙翔峰

  □本报记者 孙翔峰  

  

  科创板首批新股密集发行,相关个股定价问题也引起市场关注。截至7月11日,首批25家企业全部披露发行公告,确定了发行价格。

  从目前披露的数据来看,25家企业的定价均突破了23倍的市盈率。其中,中微公司按照2018年扣非后净利润计算的发行市盈率148.79倍,为当前最高。25家企业同口径的发行市盈率中位数为46.15倍。

  目前来看,科创板企业定价似乎“较高”,但是在亏损企业已经能够上市的背景下,仍然以“市盈率”作为评判定价高低的唯一标准,难免有刻舟求剑之意。

  科创板放开估值定价限制之后,估值体系更加立体丰富,投资者也应从动态市盈率、市销率(P/S)、企业价值倍数(EV/EBIDA)、市盈增长比例(PEG)等指标综合解读科创板新股定价,客观认识科创企业估值。

  比如,专业人士指出,中微公司作为一家处于高成长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刻蚀设备等均需大量研发投入以突破更先进技术节点,需要大量销售费用投入以拓展更多客户,因此销售收入增长速度相对而言能更好反映公司价值,市销率法比市盈率法更适合对公司进行估值。

  不过,不可否认,首批科创板企业因为标的稀缺性等原因,确实享受了一定程度的估值溢价。

  仅从认购倍数上来看,就能看出市场对科创板标的的追捧。比如,发行规模较小的安集科技、铂力特、乐鑫科技的认购倍数普遍在330倍以上。发行规模高达18亿股的中国通号的认购倍数相对较低为125倍,但对于上百亿发行规模的企业来说,依然十分可观。在市场认购热情高涨背景下,部分企业估值存在溢价在所难免。(下转A0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 1分 很不满意
    商品样式和质量都非常差,太令人失望了!
  • 2分 不满意
    商品样式和质量不好,不能满足要求。
  • 3分 一般
    商品样式和质量感觉一般。
  • 4分 满意
    商品样式和质量都比较满意,符合我的期望。
  • 5分 非常满意
    我很喜欢!商品样式和质量都很满意,太棒了!
点击星星就可以评分了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