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01版)具体而言,马骏认为,一是需要支持创新的长期投资者,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要关注长期收益、长期发展,对民营经济而言,要创造良好环境,增强长期发展信心,资本市场需要长期投资者,也需要风险资本;二是要激励管理层着眼企业长期发展,可借鉴西方经验,建立长期激励计划为主的薪酬体系;三是在公司治理和企业管理中充分授权、放权,创新是试出来的,股东董事会要向管理层授权,管理层方面要向业务部门授权。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光经济学讲席教授卢锋认为,过去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完全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竞争优势。应该加快改革,让中国企业摆脱后顾之忧,全力以赴聚焦科技产业和技术创新。目前,需要加快改革以更好发挥民企的增量贡献与创新动能。具体而言,就是深化改革,降低民企市场准入壁垒,在公平法治框架下保护民企产权。
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吴思康为帮助企业创新提供了深圳方案。他表示,同样是中央下发的文件,深圳做了很多创新性思考,如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提出动态竞争,起跑线上是多个团队一起,逐步在动态中支持竞争;对于人才评价,逐步转向通过认定代表作进行评价,而非发表数量;出台政策进行二次房改,政府提供30万套人才住房,价格为市场价的60%等。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名誉会长、国家体改委原副主任高尚全表示,下一步改革应将竞争中性、所有制中性作为原则提出来,让国企、民企平等使用生产资料,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打破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