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焦点·债市发展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6年03月30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制度尚待完善

 目前债市相关交易规则、日常监管制度有待完善。一些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监管部门强化监管动作未断,但灰色交易并未完全消失。

 对于近期债券市场监管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业内人士指出,相关整治措施与当前有关部门持续推动债券市场“做大做活”、向更多投资者开放的背景有密切关联。一方面,在管理层持续大力推动直接融资、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前三大债券市场的中国债市,未来会承载更重要的融资功能;另一方面,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及资本项目兑换进程的持续推进,我国债券市场将进一步加快向国际投资者的开放。在此背景下,债市在发行机制、交易规则、日常监管、市场透明度等方面亟需进一步完善。

 作为典型的大宗交易品种,全球债券交易以场外撮合交易模式为主。而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中国债券市场在交易方式上,无论银行间市场还是交易所市场,电子化交易水平均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此前,虽然相关交易业务平台、交易规程的建立以及做市商业务的推出都进一步增强了各类债券交易的真实性和规范性,但日常监管制度仍有完善空间。

 与沪深证券交易所通过计算机集中撮合股票成交不同的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可以与选定的交易对手逐笔达成交易。交易双方往往通过电话等先在线下私自达成协议,然后再通过交易系统完成交割。相对于股票交易而言,信息披露不充分、价格公布不及时、交易行为不公开等都会产生暗箱操作空间。此外,在一二级市场的发行定价和分销、配售等方面也需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消除利益输送空间。

 中国债市近20年的高速发展成绩卓著,个别从业人员的不当行为,不会影响债券市场发展的大趋势,但在新形势下仍需加快补齐制度建设的短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