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海外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5年10月31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塑企业

 移动互联时代,优步租车、空中民宿等创新型企业的出现正在改写相关业态,各企业也都面临重塑。

 对于很多企业经理人而言,公司的生命始终维系在大量无名所有权人身上,而这些所有权人大都通过基金经理在证券交易所出售或买入相关股票。与之相反,创新公司的所有权人与责任人关系紧密,无论是企业创始人、员工还是所有权人均直接对企业施加控制权,这种新型企业经营模式虽尚处初期阶段,一旦将之扩散,则会重塑整个企业界。

 正因为对现今上市公司模式产生诸多不满,企业界人士纷纷呼吁仿效创新企业重塑公司经营模式。不可否认,最好的上市公司都是卓越组织,它们在季度业绩和长期投资间不断寻求平衡,并培养和创造出一大批天才经理人及创新产品,它们还能积极组织调动人才和资本。

 但是,上市公司一个世纪以来所占据的压倒性统治地位目前正日益受到威胁,原因之一是管理者总倾向于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始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股东价值革命,本来希望通过激励制促使经理人像企业所有权人那样进行定位与决策,以解决这一顽疾,但事与愿违,尽管股票期权令经理人看起来不再是纯粹的“雇佣军”,他们仍只热衷于提振股价从而最终增加自身收入。而大型金融机构的崛起(在美国股票市场市值占比约为70%),更进一步削弱了这些经理人与公司本身的利益关联度。最终,上市公司不堪重负。而从2001年的安然事件到2007年的金融风暴,诸多经理人欺诈案更令监管部门不胜其烦。尽管市场倾向于企业长期发展,现实中的职业经理人却更加注重短期效应,甚至短至以季度计。

 利益冲突、短期行为加之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使得上市公司不断透支。在过去三十年间,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榜的美国大公司年均增长率达8%,今年则连续两季预期增长率下降至5%。与此同时,自1996年以来,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数量已折损一半,部分原因是企业合并导致数量减少,同时还有不少上市公司主动退市转为私有企业。

 正所谓此消彼长,在上市公司日渐颓靡之时,其他企业组织则蒸蒸日上,比如,家族式企业便获得新的生机。一些商界人士还尝试采用“混合”业态,即在面向公共市场的同时,保持企业的私有化性质。像3G资本的约格·保罗·莱曼这样精明的投资者就专注于收购上市公司,并采用私有化运营模式,从而有效保证招收精英员工及实现公司长期发展目标。

 不过最有可能替代上市公司模式的企业形式便是当今发展潜力巨大的创新企业,这些企业往往被冠之以“独角兽”或“羚羊”之名,其与传统上市公司的主要差别在于所有权制度。在传统上市公司,企业确权工作缺失,甚至连高管人员也不清楚企业所有权情况,创新企业则竭尽全力进行所有权划分,而清晰的确权工作往往有助于促进企业内部团结一心,并营造更为友善的企业文化,最终助力企业提高经营业绩。(石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