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海外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5年10月31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用意何在
□刘洪

 □刘洪

 

 在中英关系史中,英国宣布加入亚投行,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事件。习近平主席不久前访英时发表的中英联合宣言中,中方特别对英国此举表示“赞赏”;但不能忽略的另一个重大金融事件,则是英方公开宣布:支持中方与欧洲投资银行开展合作。

 作为有关联的一个举动,据英国《金融时报》披露,中国已申请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尽管欧洲投资银行和EBRD是两个不同的金融机构,但前者是后者的股东之一,而《金融时报》提到,中英领导人在会谈时,也确实谈到了加强中国与EBRD的关系。而刚访问中国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也明确支持中国加入EBRD。

 既然英国、德国可以成为亚投行的股东,中国成为EBRD的股东也合乎常理。但这无疑意味着中国开始深入欧洲核心金融机构,尽管这一步其实有点晚。

 如果说欧洲投资银行是欧洲人的银行,那EBRD则可以说是欧洲版的亚投行,成立时间也不太长——苏东剧变后,为支持东欧和前苏联国家转向市场经济,经当时法国总统密特朗倡议,EBRD于1991年宣告成立。

 目前EBRD共有64个成员国以及两个实体(欧洲投资银行和欧盟),名称上以“欧洲”冠之,其实类同亚投行,成员国来自五大洲。其中,美国是最大股东,占据10%股份,欧洲四大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各占股份8.5%的股份,来自亚洲的日本股份也是8.5%,中亚、西亚、北非很多国家都是成员国。

 可以说,在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只有中国还不是EBRD成员。这倒不是中国不愿意加入,更多是西方对中国总有些另眼看待。

 有一个细节,2011年5月,时任EBRD总裁的米洛一方面展现善意,宣称中国加入EBRD“根本不成问题”,但一方面又婉转表示,就EBRD的章程,中国加入“也不是非常容易”。因为根据这个西方多边金融机构的章程,中国显然不大符合,尽管很多同样也不太符合的中亚国家,照样加入了EBRD。

 时光流转,欧洲的态度现在发生了重大变化。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卡泰宁上月来北京访问时特别强调,欧盟将鼓励中国和EBRD深化合作,包括中国加入该行。现在,英国、德国又重申了这一立场,考虑到EBRD总部设在伦敦,英国作为老牌金融帝国的影响力,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的主导权,更非一般股东可比拟。

 欧洲改弦更张,从某种程度上看,正是亚投行战略成功的继续。大致有三点:第一,中国主导创立亚投行,让西方国家认识到,离开了西方的金融机构,中国依然有新的活动空间;第二,中国是开放包容的国家,亚投行主动向西方国家伸出橄榄枝,EBRD却拒绝中国,实在不合情理;第三,中国未来是投资大国,EBRD也需要借助中国,包括加强与亚投行合作,让中国加入完全是一种多赢。

 但西方国家早不欢迎晚不欢迎,到现在才开始意图加强与中国合作,也说明了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有为方有位。正是中国在金融领域的另辟蹊径,让西方国家意识到国际金融秩序的变动已不可逆转,中国作用和影响力无可忽视,与中国合作必定利大于弊,英国等西方国家纷纷宣布加入亚投行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颇有意思的一点是,在中英共同宣言中,两国还呼吁“所有尚未批准(IMF)2010年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的成员不再拖延、立即批准该方案”,考虑到IMF改革方案付诸实施的唯一阻碍,就是美国国会拒绝批准,而美国拥有IMF的唯一否决权,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遭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批评,中英也是在不点名的方式向美国施压。

 从未来看,亚投行和EBRD分处亚欧大陆的两端,同时覆盖很多“一带一路”国家,完全可以在重大项目上展开合作。比如,一个英国的项目或一个哈萨克斯坦的项目,既可以从亚投行,也可以从EBRD,甚至还可以从世界银行、IMF获得投资,这种共同开发,既有助于分担风险,也必然加强各金融机构的合作,有助于一个更公平合理金融秩序的形成。

 一个自信有为的中国,必然在这个金融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入EBRD只是一个插曲。这种自信,其实候任亚投行行长金立群日前在美国就讲得很好,虽然TPP事实上拒中国于门外,但亚投行大门却始终向美国敞开。“任何时候,只要给我一个电话,我都会给你最好的业务。”金立群说,“也有人问我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为什么你仍然欢迎美国的加入?即使美国不让中国加入TPP?答案很简单,我们很包容,我们更大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